顧驁隱約覺得,這個將來要秘密作為他研究生階段研究成果的課題,很可能跟他寒假前後立的功勞有關,非常實用性。
果不其然,葉紈很快揭開了謎底。
“這個論題,是穀相、黃部長親自來找劉院長說過的,希望院裡在第一屆研究生裡,挑人搞一個《論如何統籌國內現有科研單位資源、利用灰區技術檢索和曲線采購、突破巴統技術封鎖》的絕密課題。
嗯,剛才的題目是我隨口說的,這不重要,隻是咬文嚼字。關鍵在於這個課題非常重要,一旦形成初步成果,隻會有不超過10個人可以看到,包括劉院長、黃部長、穀相和*主任。最終論證通過後,就會形成文件,到時候看到的人也不會超過50個。”
顧驁畢竟是親曆人,稍微咀嚼了一下其中意味,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了。
正是如同他當初去好萊塢買最新款的斯坦迪康和遠程數字電視監視器時,預想的那樣:
目前,西方世界的“巴統”對蘇聯的技術禁運項目有900多項,而對中國的禁運有1400多項。
這裡麵的差額部分500項,就是“蘇聯已經能造出來,而中國還造不出來”的部分。
對蘇對華都禁運的900項,是巴統的“紅區技術”,管得非常嚴,一旦碰了高壓線,不啻就是一個“87年東芝五軸聯動加工中心事件”。
隻禁華不禁蘇的,就是“灰區技術”,雖然也管,但畢竟不嚴。隻要不是中國出麵買,並且看起來用途不像是流向中國的,就容易掩飾過去了。
而顧驁寒假之前,就用自己的親身實踐,證明了從那500項灰區技術裡,包裝一個項目用途、從美國偷出其中兩項來,是可以做到的。
就跟後世把瓦良格偽裝成賭船買到澳縣一樣,是可以做到的。
除了顧驁之外,其他各個工業部下屬的科研單位,也在自己零敲碎打的想辦法。
這期間可能也有一些項目已經在竊取布局的過程中。但他們一來思路沒顧驁這麼清晰,二來對外麵不夠了解,三來沒有代表性、或者動手晚了。
另外這裡麵還涉及到很多建立表麵上看起來像是外國公司背景的影子公司、虛構捏造假合作假項目、偽造談判過程的文件供外國有關部門核驗、騙過各級巴統審查員……這些活兒其他單位的人都不懂,也就自然磕磕絆絆。
所以,目前這一塊工作的總體現狀,就是大家各自為戰,也沒個章法,效率低下。
顧驁這次立功後,外資委的*副主任非常重視,過年之前把工作報告和經驗總結提交了上去。
於是得到了穀相乃至更高層的關注,認為有必要在理論層麵的高度,總結出一套高效的打法來,全國一盤棋供全國所有工業部委下屬的有關研究管理部門學習。
而且這項工作一定要快。
因為即使沒有顧驁,沒有這項工作,“把灰區技術都抄到與蘇聯持平的水平”的活兒,大夥兒自己也會零敲碎打地慢慢做,隻是沒那麼高效率。以目前的進度估計,最晚到1984年,這些追趕性工作基本也就做完了。
所以,外交學院如果82、83年再總結出這套辦法,也沒多大實際價值了。
而如果可以在1980年就研究出決定性的成果、總結出打法,並且指導各工業部的技術單位追趕工作,就有可能大大縮短這裡麵的時間進程。
或許能讓這些抄差額的工作提前到82年年底之前完成,為國家級科研院所在追趕工作上省下1年半的時間。
然後讓他們把從82年底到84年年中的這18個月、從原本浪費在“繼續追趕灰區空白”上,變成“自主研發”,或者“填補其他偷不到的紅區技術空白”。
500項灰區技術不可能都靠這種工作披外衣竊取,但即使是抓大放小、挑容易的下手,能竊300項就是無量功德了。
這可能涉及到五六十家國家級的重點科研院所,都是諸如海軍裝備規劃所、西飛、沈飛、電子4xx所、核工業16x所之類的重磅單位。
為50家國家級科研院所節約18個月的逆向追趕精力,這是何等重大的政績!
這裡不能簡單等同於“節約了50家國家級科研院所18個月的科研力量”,因為那些科研院所並不是100%精力都花在填補灰區空白上的。隻能說幫這50家所的這一部分工作精力節約了下來,可以用在彆處。
所以總體給個簡單粗暴的算法,再考慮人事內耗打個折,大致可以理解為幫國家節約了10~20家研究所1年的科研投入吧。
10~20家國家級科研院所1年投入的經費和人力是多少?
做完這個課題,就可以從頂層製度設計上,節約掉這部分重複建設浪費,這個課題可是夠值錢的了。
顧驁聽完後,唯一的顧慮是:這個工作,似乎已經遠遠超出了“外交”的範疇,而是涉及到更多秘密戰線的外事工作了。
外交學院這麼小的廟,能搞這個課題麼?上麵的授權是不是越權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