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大學老師也來演戲?(1 / 2)

重回80當大佬 浙東匹夫 5332 字 7個月前

顧驁並不知道,就在他去施工中的秋爽齋,跟劉所長及一眾美院研究生敘舊、視察慰問的同時。

《紅樓夢》劇組的籌備專家們,正好領著一群第二輪備選人員,到已經初步完工的瀟湘館,進行試裝和麵試。

不得不承認,曆史上《紅樓夢》這個劇的拍攝,還是非常讓影視圈氣象一新的,也非常走心。

因為它打破了此前隻用各大製片廠成熟演員直接接戲的行業慣例,在初選的時候,一反常態地不看演技、不看演藝圈經曆,而是純粹從社會上海選形象氣質合適的年輕人。

隻要你氣質形象、文化修養、談吐內涵這些符合,哪怕毫無演戲經驗和演技,也能入選。

選來之後,也不先給你敲定角色,而是先讓你在大觀園裡住個一年半載,飲食器用、日常穿衣用度都是仿古的,讓你在真實考據出來的古代環境裡揣摩角色氛圍。

然後每天的功課就是文化有關部門的紅學專家或者古代文化專家給大家上課、讓大家真心學諸如古人的分曹射覆、拇戰鬥花、吟詩聯句之類的貴族文人娛樂方式,提升文學修養。學到差不多了,才最後定角色、開鏡。

84年開始籌拍的《紅樓夢》最後是到了87年發行,不過真正開機拍攝的,也就86年一年左右。而84年都是在選址建園子、選人,85年一年都是在培養這些選出來的人,最後才開機拍攝。

這種做法的成本當然是很高的,後來市場經濟時代拍片要賺錢,幾乎就不能複製了——這也算是國企計劃時代、影視運作的少有利好之一。因為國企加計劃,雖然容易浪費,但至少不會偷工減料。

世人隻見過國企的產品因為工藝和設計的時候低效浪費、大手大腳,導致產品價格缺乏市場競爭力,但至少不會見到有牌子的國企乾偷工減料的事情。

畢竟都是堂而皇之能報賬的錢,辦事人乾嘛給國家省錢?省出來的利潤又不是你的。

倒是私人老板投資進來之後,一部劇報個5000萬投資實際到賬2000萬、還要聯合導演編劇製片人一起做賬、或者給偶像鮮肉明麵高片酬實際上換個渠道返給投資人……不一而足。

反正私人老板是會給辦事人們分臟的,你幫他省錢了,他回報你的方式也機動靈活得多,漸近於無招勝有招之境界。

市場高效而易偷工減料,計劃低效而用料充足,這兩大基本特性是沒什麼好質疑的。

有見識的明眼人,總是能看到各種製度都是有特定優缺點,不能全盤否定或者肯定。市場對計劃的利弊,憑良心說,八二開吧。

後世幾十年後再次翻拍《紅樓夢》時,號稱也是繼承了這一本該優秀的文化傳統,但也隻是繼承了“海選”而沒有繼承後續的熏陶培訓,這就導致最後還是成了小孩子家世財力、從小才藝培訓投入的對戰,並不能發掘貧寒但愛好文藝者的真正潛力。

不像87版,還能選出幾個本來毫無琴棋書畫吟詩作賦基礎,但因為展露出來的學習能力、文學熱愛與天賦,被培訓起來的寒門。這些人演完《紅樓夢》後,有不少還走上社會各行各業有所成就,並未全部執著於一輩子演戲,可見他們有的是真的愛好古文學,而不是想當專職演員。

而很可惜的是,幾十年後的小孩子都太世故,小小年紀已經塵味太重,更有十歲不到就處心積慮夢想著長大後要當明星的市儈功利。所以2010年代那一版的“紅樓夢中人”海選,假裝“熱愛文藝”倒是假裝得很像,內心實則把入選當成日後踏足演藝圈的跳板。最後總之是爆出若乾醜陋的花邊。

不過,這都是曆史的必然,隻有在某些領域上麵還比較空白、大家都摸索的時候,才有階級躍遷的機會,一切完備之後,上升通道封死,這是任何社會的共性。

美國曰本隻會比中國更加封閉,這是毋庸諱言的。中國人在這方麵的痛苦感暫時更加強烈,隻不過是中國人上一代還享受了“突然就能階級躍遷”的快感,所以到了這一代有落差。

而美國人曰本人早就在二戰結束那一代人就固化了,比中國人還早固兩代呢,所以他們也就麻木得不痛苦了。

……

正是因為“不看演技和演戲資曆”的默認選拔設定,導致這一次選進來的人員構成,跟顧驁原先接觸過的影視項目,都完全不同。

除了一些上了年紀的配角,是成熟的各大製片廠知名演員以外。

其他片中20來歲或者10幾歲的年輕角色備選人,清一色都不是影視院校科班畢業的,也沒有有經驗的影視製片廠演員,這幾乎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了。

或許這也跟專家組是文學領域人士牽頭、壓製了影視係的緣故導致的吧,畢竟在文化有關部門牽頭的《紅樓夢》籌備組裡,最權威的清一色是紅學家和古文學研究專家,影視口的人話語權反而被壓製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