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問,才讓洪濤大致明白此時的道教是個什麼狀態,雖然有喜也有憂,但總體發展規劃還是可以期待的。
按照高演元的說法,道教起源於東漢末年的五鬥米道。這裡要重點說明一個容易混淆的概念,道教是道教,道家是道家,雖然隻差一個,聽上去差不多,但絕對不是一個意思。
道家在春秋時代就有了,是一種哲學思想流派。道教在東漢末年才初創,是依托於黃老思想,又融合了巫術等古代文化的宗教信仰。
發展到元代時期,道教已經從最初的五鬥米道演化出了諸多派彆,有些在曆史長河中消散無蹤,有些則還在發展壯大。
到了大明建立,朱元璋對道教的態度還是比較支持的,或者說他對儒釋道三種意識形態或者信仰都采取了為我所用的態度,以儒為主,佛道兩教為輔。
同時也沒放鬆管理,於洪武十五年在禮部之下正式設立道錄司總理全國道教,並由官方將道教分為正一、全真兩派。
從此之後的曆代明朝皇帝幾乎都推崇道教,到了嘉靖皇帝時達到頂峰。當然了,也僅僅是在皇室內部推崇,民間依舊還是佛教更普遍。
但由於全真起源於金,又與元朝有扯不清的關係,所以從朱元璋開始,曆代皇帝都封正一道掌門為天師,主管道教一切事物,有意無意的打壓全真道。即便有武當派這樣的全真分支興起,從整體上依舊是正一道占主導地位。
比如高演元的華山派就是全真派的分支,雖然沒有正一道硬氣,照樣受到了李太後的信奉。目前大體上講,在北方全真派多一些,在南方則是正一道的天下。
對於皇帝表露出來的的期望,高演元還是比較有自知之明的,沒敢大包大攬接過弘揚道教的大旗。鑒於目前急需開拓的是遠在南洋的呂宋島,於是就推薦了正一道天師,張顯庸。
封正一嗣教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這是張顯庸的正式頭銜,也是官方身份。有了這個身份可以名正言順的管理大明道教事務,包括其它門派的掌門接替也可以插手,權力不小。
但有了這個身份也同樣會受到很大的束縛,等於進入了政府體係,算有編製的。俗話說得好,食君祿忠君事,必須聽官府招呼,否則就算不忠不孝。
即便如此,洪濤也沒太過頤指氣使,還是親筆寫了封信,表明了用意,然後以商量的口吻請這位天師儘快入京會晤。
彆看張顯庸隻是道教名義上的大掌門,龍虎山張家卻是個曆史悠久的大族。民間有個說法叫南張北孔,南張指的就是正一派曆任天師的鷹潭張家,北孔自然是山東孔家了。這兩個家族不僅名聲顯赫,曆史也非常悠久。
孔家就不多說了,五鬥米教創始人張道陵是正一派的第一任天師,到張顯庸這裡已經到了第五十一代。一千五百年未曾斷過香火,輩輩相傳,開枝散葉,在當地乃至南方的民間影響力不可小覷。
張家傳承了五十一代?沒錯,基本都是父子相傳。難道說道士可以結婚生子?也沒錯,正一派的道士不光可以結婚生子,還能喝酒吃肉、不穿道袍不留須發在家修行。而全真派就不成,相對而言更注重形式,規矩也更嚴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