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是有這個打算,到時候可就有好戲看了。不用趕,這位屁股還沒坐熱的皇帝就得灰溜溜滾蛋,或者來個駕崩,大家全省心了。
“本朝以農耕為本,種地收糧是重中之重,一旦土地出了問題就等於國本被動搖。眼下北方各地旱情、水情不斷,朝廷國庫空虛,諸多不順趕在一起確實難以解決。
但萬事都有源頭,就像秦長城為何比大明長城更北一樣,麵臨目前的局麵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究其根源還是在人。
古有士農工商之分,士管理、農生產、工建設、商流通,相互配合才有盛世。現在我朝有士、有農,卻輕工、少商,短了兩條腿,生產不利、運轉不順。
長江流域和更南邊氣候適宜、水量充沛,稻米等作物每年兩熟甚至三熟,當地人吃飽喝足之外還有餘糧釀造米酒。然黃河以北近年來天災不斷,百姓果腹已成問題,一南一北,冰火兩重。
單靠朝廷怕是無力從南到北調配如此多的糧食,可是不調糧又麵臨饑荒。朕想了個對策,眾愛卿來一起斟酌斟酌,看看是否可行!”沒人吱聲更好,洪濤舉起小竹棍指向地圖,開始闡述自己的解決之策。
光說還不夠,隨手掀開蓋在上麵的綢緞,赫然露出了托盤裡的東西。原來小太監們端上來的是幾摞書,一部分是宗室金冊,還有一部分印刷得很規整,封麵上四個大字,賑災新法!
“……臣以為不妥!商人逐利,把賑災糧食交由他們采購販賣,隻會抬高糧價造成混亂,到時候會更加難以收拾!”看了不到一盞茶時間,李贄就忍不住發言了。
小冊子裡的內容大致分為兩部分,皇帝打算視災情輕重用內帑采購糧食賑災。但和以往的方式不同,這次不用官方插手,而是由各地藩王宗室開價坐地收購,全國各地商人都可以當供應商,把糧食運到地方再過秤付款。
藩王宗室收到糧食之後一部分入倉存儲,一部分按照當地官府的戶籍登記向災民發放。但不是白給,而是拆借。這些糧食都是要還的,隻是沒有利息、期限比較長。
“仔細看,朕已經寫清楚了,各地藩王宗室收購價格有一定之規,商人賣貴了一粒不收,白白運到地方耗費巨大,他們才不會做賠本買賣。朕會派監使前往各地監督,有趁機囤積居奇哄抬糧價者抄沒家產流放充軍,絕不姑息!”
對於李贄的擔憂洪濤不以為意,既然敢用商人運輸糧食自然有應對之策,不會任由他們胡來。為了確保皇室宗親們不會與商人勾結欺瞞上聽,兩京的太監們又有活兒可乾了。
“北方各州府大半受災,光靠內帑怕是難以為繼!”戶部尚書說話了,態度也是不太支持,但看問題的角度與李贄不同,他更關心采購糧食的錢從哪兒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