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洪濤覺得他有可能從徐光啟等人口中預先得知過類似的話題,等於提前作弊,鑒於公平起見才降為了第三名。
王家楨是軍事人才,自然要去兵部,武庫清吏司當個主事;莊元臣玩的是思想,翰林院裡當侍讀,正好有時間做學問;王徵是個技術人才,還是徐光啟的弟子,工部虞衡清吏司專業對口,也從主事起步。
除了狀元榜眼探花之外,這一科的會試還出現了很多人才……不對,按照洪濤的理念應該算曆史名人,隨便拿出哪個來,在明朝後期都是響當當的。
顧大章、左光鬥、楊漣、周朝瑞、袁化中、孫承宗、熊文燦、金世俊、真憲時、楊嗣昌……到底還有沒有遺漏洪濤不敢確定,他的記憶裡隻有這麼十位,於是一股腦的被通過了殿試,全放在二甲進士出身裡了。
據史料記載,顧大章、左光鬥、楊漣、周朝瑞、袁化中都是東林黨骨乾,史上有名的東林六君子隻少了一個魏大中,合算他們都是同年。
按照洪濤的執政理念,在朝堂裡是必須壓製結黨現象,明知道這幾個人都是未來的東林黨骨乾,為啥不以筆為刀哢嚓完事,還有意選為了進士呢?
確實,洪濤剛剛看到這幾個名字時立馬有了不選的想法。在古代無論多能折騰,隻要進不了編製當不了官一切都是白搭。這樣就等於來了個釜底抽薪,不知不覺間免除了後患。
可轉年一想吧,又覺得這樣做未免太狹隘也太膽怯。明朝末期黨爭問題成因很複雜,不能簡單的把責任都推到某一方頭上,更不該帶有主觀偏向。
後世裡有的人一聽閹黨就覺得全是壞人,那是不讀、不思考曆史,從小被教材洗了腦的表現。有些人認為是東林黨空談誤國,同樣偏激了。
朝堂政治,從古至今就沒有乾淨人,更沒有乾淨事。隻要參加進來了,有一個算一個全是齷齪、卑鄙、腹黑、無恥的小人。原因很簡單,誰不具備這些品質誰就沒資格玩下去。
換句話講,你要是天天說實話、專門為了百姓和領導作對,打死不願意踩著彆人的肩膀進步,即便考中了狀元也在官場裡混不下去,更彆提上升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假如你隻是個九品小縣官,有機會在朝堂裡發出聲音、能成為忠臣或者貪官、有機會誤國或者救國嗎?
想獲得這個機會,首先要在官場生存下去,然後再一步步爬到高位,拿到一定份量的權力。而想做到這兩點,就必須同流合汙。出汙泥而不染隻會被同僚當做異類,因為不符合整套係統的技術參數而被拋棄。
另外就目前從各方麵得到的信息看,除了楊漣和顧大章與東林黨人接觸密切之外,剩下三位還沒有比較明顯的政治傾向。
說白了全是剛步入仕途的新人,在閹黨和東林黨勢同水火之前,不需要急著站隊,將來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一部分取決於他們自己,一部分取決於朝堂環境,暫時不好下結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