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三拔猜錯了,皇帝要委派的工作與教堂八竿子打不著,但聽上去好像比教堂更重要,成功的獎勵居然是授官。這可是蠍子拉屎獨一份,利瑪竇在皇帝當太子時就有交情,也沒混上個一官半職。
“臣會修路嗎?”但熊三拔一點不覺得喜從天降,主要是對自身能力了解的比較實在。
“能修引水渠就可以修路,這是圖紙和工藝要求,你可以從海戶司中挑選50人帶在身邊,先用兩個月時間勘測線路做好預算,等經費到手再招募人手開工。”
為什麼要找熊三拔來修路呢,原因就是聽他講過在家鄉修水渠的故事。修路和修水渠有什麼必然聯係嗎?當然有,在相當長的一段距離裡測量好落差,就是核心技術。
大明工匠當然也有會這門技術的,遠的不說,京城中軸線的落差測量就非常精密。但洪濤一個不認識,認識了也不想用。他們的利益羈絆太多,沒有熊三拔這樣的孤魂野鬼好擺布。
至於說人生地不熟的怎麼主導一個大工程,太容易了。掛上禦馬監的名頭,派兩個錦衣衛百戶跟著,地方官麵上的問題基本就可以解決了。剩下擺不上台麵的事情由海戶司的海戶負責,熊三拔隻需乾好工程本身即可。
“……把梯子鋪設在地麵上是什麼道理?”搞理工的人性格上也不全是缺點,在具體問題上他們很不好忽悠,更多的關注點都是事情本身上,總喜歡把具體內容搞清楚再做決定。
熊三拔雖然是位傳教士,但更喜歡鑽研天文學,對於皇帝的一頓忽悠沒太上心,反倒是把圖紙和工程說明書仔仔細細看了一遍,然後問題就來了。
按照圖紙和說明書的描述,這條路要從京城的東便門起,一直向東到通州碼頭止,幾乎是筆直的走向,全長40裡左右。
聽上去應該不難,沿途全是平原,有數的三四條河流上也有現成的橋梁。路基隻有十步寬,工程量很一般,如果工期不是太緊應該算個小工程。
但是這條路的工藝要求有點特彆,它不是土路也不是磚石路,而是用碎石子厚厚鋪上一層,在上麵架設橫木,再在橫木上架設兩根平行的木條,相距一步,形狀很像特彆長的梯子。
“你坐過四輪馬車嗎?”對於這個問題皇帝照例沒給出正麵回答,而是習慣性的反問。
“臣曾經獨自駕駛馬車去過天津衛的運河碼頭,不得不說陛下發明的四輪馬車確實要比世界上任何一種車輛都舒適快捷,即便是崎嶇的土路也能讓乘坐者感覺不到太大顛簸。”
雖然熊三拔不清楚皇帝為何這麼問,也隻能照實回答。南海子教堂裡就有幾輛四輪馬車,其中兩輛是專門賞賜給利瑪竇的,現在則歸自己使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