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將來朕是要坐著軌道馬車巡視全國的,你這個樣子如何伴駕啊!”
皇帝下馬車的時候腆胸迭肚趾高氣昂,像是乾了件很得意的事情。但被他提著脖領子拎下車的王承恩就太慘了,小臉煞白、雙腿發軟、眼神渙散,站都站不穩,就這還得挨批評。
“奴婢怕是八字不合,一上去就天旋地轉,莫不是中了邪?。”王承恩很委屈,他啥也沒乾,卻把苦膽水都吐出來了。一聽皇帝埋怨,馬上哭喪著臉陳情。
“沒事多去試幾次就不暈了,上車的時候最好少吃點!”啥叫暈車洪濤懶得解釋,隻說了如何克服。
王承恩又不是第一次跟著皇帝出行,也不是第一次坐馬車,為啥以前都沒事,突然就暈車了呢。這還得怪西僧熊三拔,好端端的馬車卻被換了輪子,然後放到兩根木頭上用馬拉著跑。
這可能是王承恩有生以來在陸地上速度最快的一次,換了輪子的馬車仿佛插上了翅膀,僅用兩匹馬拖拽就能跑得風馳電掣,還特彆平穩,除了咯噔咯噔的碎響幾乎感覺不到顛簸。
沒錯,洪濤利用回京的機會順路試了試熊三拔鋪設的軌道。這條木質軌道經過半年的緊張施工,主體已經基本完成,目前正在兩邊種植護路樹。
通過這次試乘,雖然隻跑了不到三十裡路,依舊證明木質軌道是可行的。無論載人還是載貨都能大大縮短運輸時間、節省拖拽牲口數量,並增加安全性和舒適性。且軌道越長,其優勢越明顯。
有沒有缺點呢?必須有,世界上就不存在沒缺點的事物。木質軌道的缺點和後世的鐵軌一樣,首先就是建造難度比較大,需要嚴格控製坡度和兩條木軌的平整度。尤其在山區,以目前的工程技術恐怕難以鋪設。
其次是建造成本高,和普通的土路相比,木質軌道需要先鋪設一層碎石再鋪設枕木,最後才能鋪設軌道,完工後還需要有專人在沿線進行維護。
最後則是人的問題,明朝百姓從來沒見識過馬車在軌道上高速行駛,更不懂得避讓,一旦有重載馬車在軌道上與行人或者其它車輛相撞,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不過和優點比較,這些弊端都是能通過管理和技術逐步克服的。比如說在軌道兩側種植護路樹,防止行人和車馬隨意穿行。再隔一段距離設立交叉路口,方便行人和車馬通過,就能儘可能多的預防交通事故。
至於說成本問題,其實並不是問題。但凡一件事的收益大於支出就不存在成本高!如果說用銀子鋪設道路,走在上麵能收獲金子,隻要數量足以彌補付出,照樣會有大把人願意投資建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