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至今為止,朝廷裡也沒人察覺到了這個潛在的危險,而是更多把目光集中到了海軍、陸軍、海關和廣東、福建等地去了。
說起名人光環,在這屆會試舉子當中,真可謂群星閃耀。除了宋應星之外,還有袁崇煥、錢謙益、周廷儒、莊際昌。隨便拿出哪一個都不比宋應星差,甚至有過之。
要論管理統籌能力、對朝堂政治的理解深度,他們也比狀元、榜眼、探花強了不少。但一甲隻有三個名額,洪濤隻能從自身需要出發,再配合當前的形勢選擇讓誰往前靠靠,讓誰向後退退。
其實給個二甲也不低了,四千多名舉子爭先恐後的擠上獨木橋,但最終能得到進士頭銜的僅有三百多位,不足十分之一。
“和葉向高商量下,由內閣或者兵部上個題本,裁撤天津三衛,改為天津直隸州,讓黃道周去當知州,再配上幾名海戶司的孩子幫襯。
與他講清楚,這裡工廠林立,青壯雲集,又有海軍基地和海運衙門,人員貨物往來頻繁。扼守屏障的事情不用他操心,朕隻想儘快把天津州變成商賈往來的繁華所在,有本事就使出來,不用畏手畏腳。”
除了本科前三名,最讓洪濤滿意的還有兩名來自福建的新科進士,泉州的莊際昌和漳州的黃道周。
在知道了竭雲樓裡的吵架原因和內容之後,洪濤覺得他們就是年輕弱化版的李贄。讀的聖賢書不假,可心裡一點都不信聖人教化,反倒是對如何做生意挺熱衷也挺在行。
這可能就是榜樣的力量吧,自打李贄入閣當了大學士,他在泉州老家就成了榜樣。而成為兩廣總督力推新政之後,又讓他的形象在福建更高大了一截。
本就有經商傳統的泉州和漳州百姓,視李總督為媽祖和財神之後的第三位祈禱對象,不光信還學,更要發揮繼承,莊際昌就是典型。
而黃道周則更崇拜能文能武的袁可立,在策問裡多次提到過用海軍護送商船去南洋乃至西洋貿易的想法,並詳細計算了每趟的成本和收益,從紙麵上看確實穩賺不賠!
既然這樣就彆在朝堂裡熬資曆了,也不用到六部或者六科裡混日子,直接派個實職乾著試試。俗話說的好,是騾子是馬得拉出來溜溜才清楚。即便不太成功,仗著年輕也還有學習改進的餘地。
莊際昌的年齡要比黃道周大八歲,為人比較沉穩。洪濤打算派給周道登當屬下,利用其在福建的所見所聞和親身體會,讓山東的新政更順暢更容易落地。
黃道周不是骨子裡有侵略性還喜歡海軍崇拜袁可立嘛,正好他的偶像就在大沽口。這下就不用遙拜了,坐鎮天津州當好大管家吧,天天給海軍擦屁股,看看擦多久能把腦子裡的偶像變成嘔像,應該不會超過三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