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農耕民族這邊,城市毀了,農田荒了,人口少了,積累的財富沒了。不管多吃苦耐勞,想恢複也得付出成倍的努力和時間,怎麼算怎麼虧。隔幾年來一次,用不了十次八次,再大的帝國也得被折騰窮、折騰垮。
想杜絕這種有敗無勝的局麵隻有兩條路,要不想辦法讓遊牧民族各部無法統一,總是互相內鬥;要不主動出擊,反過來打擊遊牧民族的主力,對其造成不可逆的人口損失。
事實上明朝還算比較幸運的,從元朝北逃之後草原上就一直沒消停過,各種名頭的大汗層出不窮,內鬥經久不衰,誰也無法真正做到統一。
否則按照老朱家搞經濟的水平,怕是熬不過一百年就得被折騰黃了。軍堡修的越多、軍隊布置的越多,窮的越快。隻要手裡沒錢了,不用外人打,內部保證先亂套。
那為什麼偏偏延綏鎮出名的將領最多呢?其實不該這麼問,應該說為什麼延綏鎮出名的軍武世家最多。
像杜鬆和杜文煥的杜家,並不是隻有叔侄兩個從軍且乾到了不低的職位,而是整個家族男丁幾乎人人從軍。杜鬆的哥哥、杜文煥的老爹杜桐如果不是死的早,成就要比杜鬆高。
洪濤還在景陽宮裡轉圈的時候,人家就已經是都督簽事和保定總兵了。當兵就是他們的家族產業,和晉商把生意一代代傳承下去是一個意思。
至於說為什麼隻有延綏鎮出產的軍武世家多且出名,洪濤沒太仔細研究過,但也有點想法,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為啥福建廣東浙江自古出海商,而同樣靠海的廣西、江蘇、山東、河北卻沒那麼多人熱衷下海呢?還不是福建廣東耕地太少,還多台風,種莊稼真養不活人,不想活活餓死就隻能向大海討生活。
延綏鎮的情況和福建廣東差不多,地處黃土高原,氣候乾燥寒冷,耕地少又常年征戰,想老老實實種地放羊混口包飯真做不到。
從古至今皆是兵家必爭之地,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你來我往無休無止。結果勝負沒整明白,反倒先把人種給融合了,漢胡不分。比純粹的漢人彪悍勇敢,又比純粹胡人精明能算計,性格上更適合吃軍伍這碗飯。
與福建廣東海商整村整姓抱著團出海一樣,延綏鎮的軍戶們也是以家族姓氏為紐帶,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有血緣關係戰鬥力自然要比散兵遊勇高。
隻要有一個人積累戰功升到了中高級官職,一個兒子就不用從大頭兵做起了,好歹也能世襲個百戶千戶,再帶著子弟兵出戰,戰功積累的更快,良性循環也。
麻家、李家、杜家都是走的這條路,他們的輝煌也不是一輩人的好運氣,而是幾代人逐步奮鬥的結果,所謂的厚積薄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