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環球航行(2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2476 字 7個月前

暢想未來,朱高煦的心情也從壓抑走向輕鬆,而他們乘坐的大輅也駛向了宮城……

“咕…咕咕……”

幾乎在同一時間,當朱高煦他們趁著午後返回宮城時,大洋彼岸的鄭和卻疲憊的走進了石屋之中。

坐在床上,他可以聽到遠處傳來的聚會歡呼聲,也能依稀看到遠處的篝火。

這裡是東國的都城,而鄭和白天剛剛結束了對東王阿荼的冊封。

王任說的沒錯,這片大陸的幾個文明國家確實很好說話,在見識了鄭和所率的艦隊及兵馬後,阿荼答應對大明稱臣納貢,同時與朝廷進行朝貢貿易。

腳步聲響起,鄭和看去,果然看到了先後走進石屋的楊展與王任。

他們走進來後坐下,並將門合上,門口則是由沒喝酒的明軍將士守衛。

“那個阿荼也隻是畏懼朝廷實力,你們留守東洲,不得不防。”

見他們坐下,鄭和也對王任開口交代起來,王任也點了點頭:

“我今天和他們翻譯了稱臣納貢的事情時,我看他們表情不對,如果不是您帶來的軍隊,估計他們也不會輕易答應。”

王任說罷,沉默寡言的楊展這才開口道:“東洲宣慰司駐紮的兵馬不能少,等陳瑄他們到來,我與陳瑄他們乘船走東洋返回朝廷,和殿下建議一下。”

“最少要駐紮兩個衛才能維持朝廷在東洲和北洲的威懾力,少一個都不行。”

楊展的話贏得了鄭和、王任的認可,同時鄭和也將目光重新投在王任身上。

“東國已經解決,北國(阿茲特克)按照你說的人口那麼少,應該也容易解決,現在不容易解決的是南邊的南國(印加)。”

“你確定南國有黃金?”鄭和把自己最關心的問題詢問出來,而王任不假思索的點頭:

“肯定有,他們那裡黃金飾品很多,淘金手段粗糙,如果沒有大量黃金,不可能生產出那麼多黃金飾品。”

“另外,我按照殿下給的礦圖尋找了白銀礦,發現南國境內確實有白銀礦,而且很容易開采。”

“隻可惜隔著大明洋,無法帶足夠多的人前來當地開采,加上不能和南國發生衝突,因此隻能依靠南國的力量來開采銀礦。”

由於南國武力孱弱,王任滿腦子都是入侵南國的想法,但鄭和卻知道這很困難。

“最好不要!”鄭和交代道:“當下朝廷的重心在西南和南洋,無法分心東洲。”

“況且東洲距離朝廷太遠,難以控製,即便培養勢力也極易割據。”

“還是按照殿下所說的,利用三國力量,在三國疆域內開采金銀銅礦,解決國內錢荒問題。”

“南國手段粗糙不要緊,他們數百萬人,而且對我們的商品都感興趣,這就足夠了。”

在鄭和看來,大明距離東洲和北洲著實太遠,而且這些地方不像南洋從兩宋開始就有漢人南下。

大明在南洋起碼有十幾萬漢人作為基本盤,但在東洲卻什麼都沒有。

南洋對大明來說近在咫尺,可過去七八年時間裡,大明才在原本十幾萬漢人的基礎上,提升到了不足五十萬漢人數量,更彆提距離是南洋數倍的東洲和北洲了。

況且,隨著新政推行,國內經濟逐漸穩定,就連南洋、交趾的人口遷徙都開始困難起來,每年正常遷徙的人口數量不斷下降,隻能依靠推行新政,遷徙犯事富戶來鞏固海外土地。

這樣的環境下,想要在東洲和北洲站穩腳跟實在是太難了。

如此想著,鄭和揉了揉眉心:“好了,接下來幾天我們先和東國的各個城邦進行貿易,結束後再前往北國,然後南下前往南國。”

“對了越國公……”鄭和看向楊展,表情帶著歉意:

“前往南國由我和王任就足夠,東洲城需要你駐紮來接應下東洋艦隊。”

“交給我。”楊展話不多的點頭應下,曾經那個嘰嘰喳喳的大教場少年郎,早就“死”在了靖難之前。

瞧著他應下,鄭和也漸漸放心下來。

不多時,眾人散去,翌日清晨開始組織起來貿易,在東國國都外搭建了一個貿易市場。

由於航行距離太遠,紅糖等不易保存的商品早就被鄭和販賣了,能運送到東洲的,主要就是瓷器和成衣。

對於東洲三國,朱高煦給出的比較明確,為了讓當地人接受大明文化,因此對他們是不出售布匹,而是隻出售大明的華貴成衣。

當地比較熱,那就出售清涼的衣物,總之要讓他們穿上漢人的衣服,用上漢人的商品,潛移默化的文化改變對方。

不得不說,瓷器和成衣受到了極大的歡迎,畢竟曆史上歐洲人憑著自己穿過的粗布麻衣都能和當地城邦部落交換商品,沒理由更漂亮、更舒服的大明成衣不行。

除了瓷器和成衣,一些鐵製品的農具、兵器也受到了歡迎。

對於貿易,鄭和隻收取黃金白銀,以及大明所需的作物種子,還有橡膠、金雞納樹皮等貨品。

時間一點點過去,半個月時間裡,東國的許多黃金與白銀都被鄭和賺走,但鄭和也用橡膠和金雞納樹皮貿易還回去一些。

這樣來來往往,最後東國人認為鄭和他們蠢笨,一些樹皮都能換取美麗得體的衣服,鄭和則是假裝沒有賺錢。

當然,貴族們也不是傻子,自家肉眼可見減少的黃金掩飾不了,但鄭和說他沒賺,眾人也不能乾嘛,畢竟他身後還站著五千名甲胄鮮明的軍士。

見識過了王任等數百人的勇猛後,阿荼他們清楚知道這五千人代表什麼,那是能摧毀東國的力量。

無奈之下,他們隻能享受商品,抱怨黃金逝去。

好在鄭和他們也不隻是做買賣,他們在當地指揮東國人修建了許多水利設施,並將那些花費大力氣從中東運來的耕牛送給了阿荼。

在贈送時,他們還展現了大明的農具,讓耕牛犁開了土地,教導了他們如何灌溉、種植作物。

不得不說,王任幫他們尋找的新國都還可以,最少可以種植小麥。

鄭和對他們的幫助,他們也看在眼裡,漸漸地對成為大明藩屬國也不那麼抗拒了。

通過王任的翻譯,鄭和還承諾,如果當地遭受饑荒,那隻要他們開口,大明一定會想辦法帶來糧食,儘力解決他們的問題。

當然,這種話不過是客套話罷了,鄭和並不覺得自己可以帶著上百萬石糧食渡過大明洋,將糧食運到東洲。

不過糧食雖然不行,可副食品卻可以。

東國的新國都距離大明洋隻有不到一百裡,隻需要開辟一條驛道,就可以儘量向大明洋發展。

以大明的捕撈手段,如果東國真的發生饑荒,那東洲宣慰司完全可以調用船隻來捕魚,一艘船就能解決數萬人的副食問題。

除此之外,花生所產的油也將解決大部分問題,隻要東國的穀物沒有全部死絕,那大明能幫助東國的手段還真不少。

如果東國穀物死絕,那估計大明也自顧不暇了,畢竟氣候是全球性的。

在這些承諾下,阿荼也漸漸與鄭和走近,開始主動學習官話,方便日後向大明求助。

他們這麼做並不奇怪,畢竟前任聯盟才滅亡了幾十年,而且原因就是饑荒。

隻要大明能幫助東國渡過饑荒,那東國靠近大明就是利大於弊。

正因阿荼開明,因此雙方關係急劇上升。

與此同時,王任也和楊展抽空出使了北國,對於隻有幾十萬人口的北國來說,五千明軍不是他們能招惹的存在,他們自然也接受了大明的條件,接受北國這個稱呼,同時稱臣納貢,開展貿易。

時間一點點流逝,很快就從四月轉向七月,而這期間鄭和也因為長時間沒能等到陳瑄,率先一步率領四千明軍和王任南下南國。

在他們走後半個多月,楊展常常往返於東洲城和東國都。

眼看著下東洋艦隊久久沒有出現,楊展不免擔心艦隊是否在海上遭遇了颶風。

好在他的擔心是多餘的,隨著時間來到七月十七,當東洲城的鐘聲作響,還在睡夢中的楊展便立馬起身,穿著中衣就跑向了城頭。

東洲城已經被楊展帶領一千多人不斷加固,此刻的它有了幾分城池的模樣。

楊展跑出院子,在街上看到了奔跑向城頭的將士們。

他也沒有耽擱,率先跑上了丈高的城牆上,從一名將領手中搶過望遠鏡,向海平麵看了過去。

“你……”

被搶的將領剛想罵,瞧見是自家國公,立馬閉上了嘴。

楊展沒有注意這些,隻是在海上搜尋了片刻,便瞧見了遠方的幾艘船隻。

“娘地,等了三個多月,總算等到你了!”

望著漸漸駛來的幾艘船隻,楊展臉上露出了笑容,他清楚這是東洋艦隊的先鋒船隻。

它們既然出現,那就代表陳瑄離這裡不遠了。

他們的出現,也代表著這次下東西洋任務完成了一半。

“撞鐘,讓他們快些!”

留下這句話,楊展便高興的走下了城牆,準備回去換好衣服,安靜等著陳瑄他們到來。

他現在已經可以想到,等陳瑄上岸時老淚縱橫的畫麵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