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戲曲舞台的功架,武打很虛,程式感較強,照搬上熒幕做戲感明顯,失之真實。後來經過二十多年改進,雖然仍是長鏡頭和大景彆的敘事,但已真實許多。
從金像獎增設最佳動作設計的1983年至今,提名或得獎所涉的武術班底除袁家班外,還有劉家班、元家班、洪家班、成家班、程家班。
袁和平的父親袁小田和劉家良的父親劉湛都跟隨過胡家班,張家班的成員也散落到後來的劉、元、洪、成、程各班底中。
成家班、洪家班、元奎、元德、元彬皆出自元家班,就連袁和平與袁祥仁兄弟也都曾在於占元師傅那學過藝。
後來元彬跟隨程小東走出新武俠的路子,洪金寶的動作設計由寫實演變成寫意。甄子單在九十年代後期從袁家班出來單乾。
武術班底各派分合頻繁,成員流動較大,加之都師出北派武術,身手大同小異,所以在丁誠看來,單就動作本身而言,套路、身段、技巧的表演,各個武術班底所掌握的招式動作大體一致。
最後玩的全是設計思路,還有不同的視聽語言。
時至今日,劉家班、洪家班等班底相繼沒落。甄子單憑借著鬥毆式的真實動作勉強撐起大局,程龍年紀大了,高難度動作越來越少,追逃和雜耍情節成分越來越重,有點打不動的意思。
“下一場你先這樣……”
“丁誠你一個鐵馬橋……下腰躲開”
“再回來反擊!”
老爺子每場都要親力親為給演員講戲,就算是簡簡單單的扇巴掌,也要講究美感和真實。
丁誠逐漸摸到門道,他的創作風格的形成源於對某些基本動作的倚重,並開發出這些動作全新的武打效果。
特彆是京戲中著名的鷂子翻身和下腰俯仰的圓弧運動,成為許多有創意動作的原型!
細節喜歡用擒拿中的反關節旋轉、絞攔法等手法,以及勾絆等腳法。
比如舍己從人原則,順從對手的力道進而化解之……
共擊原則,被擊倒的同時補擊對手……
截擊原則講究後發先至,截斷對手的攻擊……
尤其是鷂子翻身,本身屬於旋轉類動作,在騰躍的同時,身體會以頭部為定點發生旋轉,算是一個比較耐看的姿勢,很多動作導演將其單純地放在打鬥中,用來裝逼。
雖然好看,卻莫名其妙,很容易跟打鬥脫節。他高明之處就在於,利用這個動作,讓演員瞬間調整成最佳攻擊體位,攻擊敵人,沒有一處廢招。
真有些點石成金,
化腐朽為神奇。
比如跟自己設計的幾個後空翻,起躍時踢翻一人,落地時再踢翻一人,這就叫旋轉參與打鬥。乾淨利落,沒有絲毫累餘,帥的一逼。
還有看似一個簡簡單單的擰腕動作,在他的眼裡變成一手握住一人的小臂,將兩人雙雙擰翻在地。其他人剛想上來,再接連踢翻四人,一舉六得。
最秒的還是反關節施力,一個剪刀腿,夾住敵人的脖子,用力一甩,直接昏迷。
第一天拍完,老爺子很滿意,拉著丁誠回到房間,拿出一個小本本,開始傳道受業。
“格鬥無論什麼形式,說白了就是為製服對方,你打彆人,他就要防守對不對?”
“所以一攻一防才是打鬥的基本單位,構成一個回合,我假設格鬥雙方為甲方和乙方,乙方向甲方發起一招攻擊,甲方的反應大概有十三種……”
丁誠看著密密麻麻的筆跡,肅然起敬,這可是老爺子畢生心血!
“不用那麼緊張,聊聊天而已。”八爺看出丁誠的心思,輕鬆道:“這不算什麼寶貝,也不是什麼秘籍,隻不過是我閒著沒事總結出來的玩意。”
“你是我見過最有天賦的年輕人,我們幾個都老了,咬著牙拚命也打不了幾年,到時候動作片全靠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