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1648年的7月,退縮到廣喜地界的永曆帝再度點起大軍,朝著光洞地界殺來。
之前永曆帝之所以沒有立馬對昭武政權下手的原因就在於清軍壓迫得太厲害,永曆政權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抵禦清軍入侵之上。
可現在不同了,隨著清軍暫時進入戰略防禦姿態,再加上被星海**隊暴捶兩次之後,清軍整個防線足足向後倒退了上百公裡!
這樣一來,永曆政權的外部壓力驟然減少。
暫時沒有了外敵之後,永曆政權的目光就落在了昭武政權身上。
人類就這樣,有的時候,對背叛者的痛恨要遠遠高過外敵。
在永曆帝看來,昭武帝就是一個背叛者,一個謀逆者!
曆史上,桂王也就是永曆帝先稱監國,結果淦州失受,把永曆帝嚇尿,直接放棄光洞逃走,這一逃民心大失。
因而之後唐王也就是昭武帝在光州府被擁立稱帝,永曆帝又驚又怒,之後隨即匆匆稱帝。
如此一來,這兩位皇帝之間可是相互恨之入骨了。
之後雙方大打出手,不過昭武帝占據上風,略勝一籌,可清軍此時趁機南下,攻占光州府,當了41天的皇帝昭武帝被俘之後自殺殉國,光洞淪陷,算是了結了南明兩帝之間的恩怨。
現在嘛,穿越眾的到來似乎扭轉了一些曆史變化,小蝴蝶翅膀一扇動,昭武帝沒有被清軍滅掉,而永曆帝則是舉起了討伐謀逆的大旗。
要說永曆帝的實力還是很雄厚的。
畢竟人家是老牌子的桂王,封地就在廣喜,固然藩王不得插手當地事務,否則視為謀逆,但桂王府苦心經營這麼多年下來,搜刮的民脂民膏也是相當豐厚。
最關鍵的是世代鎮守運南的黔國公是承認永曆皇帝的。
因而一聲令下,召集十五萬兵馬,就浩浩蕩蕩的殺了過來。
這十五萬大軍出動,一路奔殺過來,氣勢還是很足的。
可沒多久時間,這十五萬大軍的士氣就迅速跌落了下來。
原因很簡單,自從他們殺入光洞地界之後,就遇上了一個難題。
那些縣城,府城竟然裝備了不少火器。
偏偏這些火器威力大,打得遠,每次攻城,都要損耗不少兵力。
更讓人惡心的是,就地征集糧草的時候,那些當地鄉紳的院子也不是那麼好打下來的。
隨便一個院子裡都能夠伸出二三十支火槍來,啪啪啪啪的一陣亂打,且不提能打死多少人,可對士氣的影響的確很大。
可不打掉沿途上的縣城,府城也不行,一旦繞路而過,後續的後勤就不好保障了。
人家隨時可以從縣城,府城裡出來偷襲糧草運輸隊的!
在這個情況之下,十五大軍的行進速度被大幅拖慢。
以至於昭武政權有了充足備戰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