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西海岸的大部分影評人們對於《完美被害人》這部影片毀譽參半的評價,東岸戲劇大本營紐約的反饋就要正麵積極多了。
《紐約客》的大衛.丹比、《紐約時報》的A.O.斯科特、《紐約每日新聞》的傑米.伯納德……甚至已經退休的《紐約時報》前首席影評人文森特.坎比,全都為這部電影尤其是女主角喬茜.霍頓唱起了讚歌。
“德國新電影大師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曾說:愛情隻是一種最精良、最狡猾、最有效的社會壓迫工具。
喬茜.霍頓出現在男主角麵前時,並不是咄咄逼人的美麗,而是帶著一種矛盾和特殊的神秘氣質,才是她吸引男人的主要原因。
其實女主角與紐約這座城市很像。
燈紅酒綠的大城市,繁華的夜色越是耀眼,夜色下的陰影便越是濃烈,就像這個角色的內心一樣。
電影的節奏並不慢,但還是給了主演尤其是女主角足夠的長鏡頭,對於細微的表情動作進行捕捉,這些鏡頭非常具有美感,光影的連續變化、配合影片的台詞營造出氛圍和暗示,以及各位主演恰如其分的表演。
比如喬茜.霍頓和克裡斯蒂安.貝爾上車前抽煙的那段,忽遠忽近的灰白色煙氣成功地操縱了我的情緒。
喬茜.霍頓的眼睛總是非常搶戲,我曾經認為她上半臉的演技被她太過美麗的眼睛限製住了,但是她下半部臉細微的變化堪稱精妙,那雙曼妙的紅唇一開一合,潔白的牙齒輕輕咬住那支女士煙的瞬間,配合雲煙繚繞的臉龐,以及身旁克裡斯蒂安.貝爾迷戀的眼神,冷淡又火熱。
那一刻完全令人驚豔。
我原本認為,她身上那種瘋狂的藝術家氣質和文雅的淑女教養交織出來的難以捉摸的動人神態,在這時已經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了屬於自己的魅力。
然而這個鏡頭最後的回眸不僅將她的魅力再次升華,更是打破了我對於這位女演員‘眼睛過於搶戲’的固有印象。
那雙極為漂亮的眼睛裡映出了反光,讓人下意識地忽略了藍到濃鬱的色彩,而是將這誤認為是某種金屬的色澤,伴隨著銳利的野心和凜冽的寒意,造就了這個充滿毀滅之美的蛇蠍女郎。
可以說,若她的眼睛生得不夠美麗,這一幕必定淪為平庸,而不是如此的危險、致命、又吸引人。
這也讓艾瑞絲這個角色獨一無二,你無法將她與《一級恐懼》的艾倫聯係到一起。
毫無疑問,這位女演員已經成功地證明了她遠遠不止是一個花瓶,這個緩慢的有點兒沉悶的場景因她的演繹而變得詩意又具有戲劇張力。
她的表演是如此動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的配樂,說是為了全片氛圍感起到了一半的作用也不為過。
尤其是李斯特的選曲,那場畫龍點睛的演奏會完全使人沉溺——據說這裡全程都是演員本人親自上陣的——以及在一些親密場景裡,低啞的喘息聲和曖昧碰撞聲緩緩淡出,舒緩並且雅致的旋律繼而綻放,為冷色調的影片鍍上了一層柔和的光暈……”
“垃圾電影!除了女主角全都是混蛋!”
紐約曼哈頓的一家電影院大廳,凱莉正在與自己的閨蜜克莉絲汀、以及朋友克裡斯托弗瘋狂吐槽。
這位女大學生眼眶的紅腫還沒有能夠完全褪去,而一旁克莉絲汀的情緒也有幾分無法掩飾的惆悵,隻有鋼鐵直男克裡斯托弗撓撓後腦勺,表情很有幾分一言難儘。
拜托,明明是女主角差點搞死搞殘所有人,為什麼凱莉還要指責其他人……就離譜。
“尤其是那個叫歐內斯特.道森的導演!真的!我最近平均每周看至少兩部電影,但我發誓這裡麵絕對沒有一位導演像他那樣變態!”
凱莉一邊說,一邊生氣地喝了一大口可樂。
“等等,我記得你上次還告訴我們,歐內斯特.道森是導演裡麵最帥最酷的吧?”說實話,克裡斯托弗還是蠻愛這位英國導演的影像風格,“況且對於這個結局來說,也不能形容是‘變態’,頂多隻是出人意料吧!”
——隻是有那麼億點點。
凱莉瞪了一眼比女孩子還要清秀的克裡斯托弗,後者十分無辜地眨眨眼,拉了一下棒球帽的帽簷。
“怎麼了——我臉上有東西?”他摸摸自己的臉。
“誰家的‘出人意料’是突然讓女主角領盒飯?”凱莉直翻白眼,挽起克莉絲汀的手臂,“不行,我真的好生氣,道森就不能給電影一個類似《非常嫌疑犯》的結局嗎?他真是個超級大混蛋!”
電影院大廳裡一個路過的拉美裔姑娘湊巧聽了這話,立刻感同身受地接口:“說得好,姐妹,我隻當我沒看過最後一分鐘的情節!——來讓我們歡快地擊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