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資金周轉(2 / 2)

九零致富日常 番茄菜菜 7688 字 11個月前

邱萍萍兩口子出遊的第二天,羅梅也收拾東西準備離開。

她得去上海那邊一趟。

陽曆年後楊欣就去上海開拓業務了。

期間陳建荷去了上海一次,但也沒指點出個一二三四來。

羅梅想著過去看看,瞧瞧小楊在那邊搞的怎麼樣。

楊欣忙著在指揮裝修,一下子忘了時間,以至於聽到人喊自己才反應過來,“羅姐你怎麼這麼快就來了?”

羅梅指了指腕表,“吃午飯了沒?”

“忘了。”

羅梅帶著人去吃東西。

楊欣多少有點心虛,“上次建荷姐過來,說為什麼在這邊開店,我跟她解釋了,她沒生氣吧?”

上海這邊的業務發展羅梅是全權交給楊欣的。

實際上她在珠三角那邊跑業務每天磨嘴皮子,也沒那麼多精力再管其他。

楊欣又不是啥急功近利的跳脫性子,羅梅本身覺得現在上海不管咋樣都有投資的潛力,所以放手她去做便是。

隻是這一放手,楊欣開心了,陳建荷帶著點不明白。

“羅姐你相信我,我是熟讀曆史的,你要知道過去遠東第一城是上海,香港的發展還是後麵的事情呢,現在咱們國家搞經濟,珠三角那邊對接香港自然不用說,這麼漫長的東部海岸線總得還要再發展你說對吧?之前國家喊著建設浦東新區可不是鬨著玩。”

她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學習過黨史黨章對國家意誌深有體會。

“你彆看現在都說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咱得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羅姐你是讀毛選的,應該知道唯物辯證法對吧?”

“知道。”羅梅看著急切解釋的年輕姑娘,遞了個蟹黃包給她,“我沒說你做得不對,挺對的。”

浦東新區的建設好像是國家剃頭挑子一頭熱,但未來的上海的確是國內的金融城市,超一線城市。

從結果看過程,在浦東買門店並沒有任何的問題。

“二姐跟我都沒怎麼念過書,不太懂這些,你也彆往心裡去。”

“我知道,建荷姐那人很直,說什麼就是什麼,不玩虛的。”楊欣其實心裡頭也有點虛,畢竟這浦東新區的建設也需要時間,這服裝店開起來,誰知道得多久才能回本呢?

“不知道。”

“你這服裝店回頭找個店長幫忙看著,我來的時候看報紙,瞧著上海這邊的服裝紡織廠也挺多,你看看,回頭要不也弄個貿易貨代公司什麼的。”

做出口貿易,搞對接嘛。

上海這邊又有港口,不管是往美洲還是去歐洲,都方便。

羅梅想著現在這服裝店暫時沒什麼指望,買下來店鋪當投資沒什麼問題,隻是把楊欣這麼個大學生困在這裡沒有任何發展前景,人家小姑娘能熬得住嗎?

“我能做嘛?”楊欣有想過,她會俄語這一年又學了英語,覺得如果做貨代公司和國內的一些工廠搞對接,其實市場前景很好。

隻是賺中間的差價,也不需要太多的資金。

但她沒敢跟羅梅說這事,怕羅姐覺得她不穩重。

“能啊,小楊你可是大學生,有見識有能力,怎麼就不成?”

羅梅的誇讚讓楊欣不好意思起來,“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主要還是羅姐你信任我,那我回頭把這店裡先弄起來就折騰這個貨代公司。”

和那些需要大資金量的貿易公司不同,貨代公司的資金不需要太多,回頭用門店抵押給銀行貸款一部分就行。

“嗯,你先在這邊做著,等回頭我在那邊忙活完了騰出手來,就來這邊也搞個倉庫。”

工業用地先弄下兩塊地皮再說,做倉庫也好閒著等未來的拆遷也罷,總之虧不了。

就是現在資金欠缺沒那麼多錢,隻能先等著。

再等等,等那邊的業務穩定下來就好了。

……

羅梅再度回到深圳這邊已經四月初,北方天氣還冷熱不定,街上有穿著羽絨服也有穿短袖t恤的,這邊氣溫一副要衝擊三十度的樣子。

“這邊氣候是真要命,前些天那回南天一鬨騰,我那屋裡的牆皮都不能看。”賈鬆濤覺得虧得建倉庫的時候多聽人家當地人的意見。

不然那倉庫裡的貨都能被這回南天給毀了。

“那回頭可以搞個除濕機或者弄點除濕劑什麼的。”羅梅說完又想起來什麼,“倉庫弄好了?”

她回首都之前還沒建好呢。

“好了,那邊有倆工廠的貨倉放不進去,先借咱們的倉庫用,就他們的貨險些被這回南天給毀了。”

真要是出事,這不就好心辦壞事嘛,彆的不說,往後這合作怕是得泡湯。

也虧得建倉庫時下了本錢,這下倒是把關係給拉攏上了,合作方多了,跑的運輸量也得上來,現實的問題擺在麵前,“咱們得多弄幾輛貨車。”

賈鬆濤一般不會提出太多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才是他的正常節奏。

今天光說弄貨車沒說怎麼弄,羅梅當即反應過來,“沒錢?”

資金周轉永遠是個大問題,現在需要花錢的地方真的太多了。

總不能把房子抵押出去吧?

“我找人借錢周轉下。”羅梅不死心,“就沒彆的法子?”

“有,租人家的大車,但也得要十萬塊押金。”

他們賬麵上就剩兩萬塊,這是真不夠啊。

羅梅打電話給黃廠長,那邊比她還慌張,“羅梅,出事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