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伽羅記得自己出鐵檻庵那日,一直瘋瘋癲癲的林側妃忽的跑到她跟前,在她耳邊說了幾句話,“妙真大師是位極尊貴的人,煩請顧大奶奶有機會拜訪一下她老人家,並幫我捎兩句話,可好?”
妙真大師?唔,還彆說,這人還真是大齊朝的傳奇人物。顧伽羅在後世的時候,看了許多曆史方麵的書,也時常混跡於幾大曆史論壇。對於她曾經生活過的大齊王朝尤為關注。
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亦或是民間傳說、坊間奇聞,顧伽羅都看了許多。
其中,關於妙真大師的記載可謂是精彩非常:出身皇族(高祖幼子安親王的嫡次女,太後欽封長寧公主),卻命運坎坷(接連克死了三位駙馬,最後遁入空門,一生無兒無女),多才多藝,尤善醫術(卻脾氣不太好,輕易不出手救人)。
……這些都是官方的說法。
後世有人考據,推測長寧公主(也就是妙真啦)並不是安王妃的親女,而是安親王與太後私通所出的私生女。
這一點也是有論據的——
太宗在位時,對當時的皇後、太子很不待見,太宗曾經數次想廢掉太子、另立他寵愛的小皇子為儲君,但每一次都被以安親王為首的宗室強力勸阻下來。
安親王以維護正統為名,無比強悍的站在了皇後、太子這一邊。但也有人私下裡說,皇後和安親王早就相識、且兩人有私情。隻是沒有證據罷了。
而正是靠著安親王和朝中幾位國公爺的鼎力支持,當今聖人才能登上寶座。但當今登基後,對安親王這個最大的功臣,卻並不怎麼看重。若不是怕落下一個‘忘恩負義’的罵名,當今都想直接將安親王趕回家去做閒散宗室。
聖人的異常反應,也從另外一個方麵證實了‘太後與安王有私情’的流言。
除此之外,太後對長寧公主超乎尋常的恩寵。如果說太後是為了報答當年安王的輔助之恩,這也說不通,因為安王不止長寧公主一個女兒,他還有好幾個兒女,可太後唯獨喜歡長寧。
而且,隨著年歲的增長,長寧的模樣漸漸張開,她長得一點兒都不像安王妃,反而越來越像太後!
還有一點,當今聖人不喜安王,卻特彆喜歡長寧。太後破例封一個宗室女做公主,聖人非但沒有反對,還異常熱心的給她加了封號,選中寓意非常好的‘長寧’二字。
要知道,同樣是公主,有封號和沒封號的待遇是不一樣的。那時聖人膝下也有幾個女兒,但除了皇後所出的嫡女外,其他的公主都還沒有封號呢。
結果長寧一個宗室女,不但破格做了公主,居然還得了封號。
種種盛寵,無不彰顯著長寧公主的出身不凡。哪怕後來長寧厭倦了紅塵,執意出家,太後和聖人也都默許了,還特意給她圈了一大片山林,命內務府給她建了一座美輪美奐的庵堂,派遣了大批可靠的人入庵堂服侍、保護她。
沒了封號,但因著太後和聖人的恩寵,妙真這個半路出家的尼姑,過得比尋常貴婦還要體麵、舒服。想在京裡呆著就呆著,呆煩了,抬腿就出去遊玩。當然做公主的時候也能這般恣意,可問題是,公主倘或過於奢靡、放浪,那些吃飽了撐著沒事兒乾的禦史會出來聒噪。
妙真卻不同了,她是個帶發修行的尼姑,就算有什麼驚世駭俗的言行,那些禦史也不會刻意針對她——人家都罰自己做尼姑了,你還囉嗦什麼,就算你彈劾成功了,聖人又該如何處罰人家?
當年的平陽大長公主為了跟人家搶丈夫而鬨出了人命,整個京城罵聲一片,高祖無奈,也隻是建了一個鐵檻庵讓平陽大長公主去‘靜修’,罰她做個假尼姑。
可如今人家妙真已經是個尼姑了,論囂張,也不及那位平陽,這讓禦史們怎麼彈劾?!
“二姐姐,二姐姐,我、我是不是給您出了難題?”
顧瓊見顧伽羅愣著出神,心裡不耐煩,卻還是裝出一副怯怯的模樣,扭纏著手裡的帕子,“我也知道,妙真大師是個尊貴人,尋常人想見一麵都不易,更不用說投到她門下拜她為師了。二姐姐,我隻是仰慕妙真大師,這才想——如果太為難的話,就、就算了吧,其實我自己看看醫書也是可以的。”
嘴裡這麼說,但顧瓊的臉上寫滿了‘我要拜妙真大師為師,我要跟著她學醫’。
顧伽羅回過神兒來,若有所思的看了顧瓊一眼,緩緩道:“這事確實有些為難。若是旁人也就罷了,大不了咱們多送些束脩,再誠心誠意的懇求,估計也就成了。可妙真大師不同,她身份貴重,雖然安王府不如過去煊赫,但到底是親王府第,且妙真深得太後、帝後的寵愛,慢說是咱們這些勳貴人家了,就是宗室貴女,妙真大師也未必給麵子。”
顧瓊的小臉飛快的閃過一抹怨毒,但很快,她又恢複了楚楚可憐的模樣。
顧伽羅眼尖,捕捉到了顧瓊的那抹異色,心中微微歎息:果然,四年的時間可以改變許多事。當年那個溫順可親的小庶妹,如今不但跟她離了心,還、還生出了其他的心思。
顧伽羅看得清楚,顧瓊方才那眼神,仿佛在埋怨顧伽羅這個做姐姐的沒用,連妹妹的這點子小要求都做不到。
而且,顧伽羅還有種錯覺,顧瓊那神情太自以為是了,仿佛她顧伽羅欠了顧瓊偌大的人情,顧伽羅不幫她就是忘恩負義?!
顧伽羅暗暗搖搖頭,心道,‘前身’到底做了什麼,竟讓顧瓊變成如此模樣?
顧伽羅隻當是‘顧伽羅’作下的爛事兒,倒也沒有多想,無聲的歎了口氣,不管再怎麼埋怨‘前身’作死,她還是要收拾這個爛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