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輪的承包土地,曹興大伯已經明確說不能再一年一付。必須和泰市其它地方一樣,至少先將五年或承包年限內的所有承包費用發到每家每戶的手上。
銀行卡裡的一百三十萬,要預留潛水泵柴油費與監控的電費等小頭,還有占大頭的有機肥費用、人工費用等等這些都要預留。
孟川三人計算後得出,如今他們最佳方案是再承包一百五十畝左右的土地,再多也不能超二百。
而孟川兩人遇到的選擇,則是因為村長與小部分村民,或者說兩小撥村民間的利益分歧。
每畝地每年七百六,曹興大伯作為村長意思是,讓孟川將所有地勢高的被廢棄荒田全部承包,也就是一百三十畝。而興揚村有一批村民則是聯合一起找到孟川,希望孟川在麥收後承包他們低地勢的優質農田,加起來有一百八十多畝地。
出於人情,孟川有數的錢應該承包荒田。但出於成本,孟川應該承包其它優質農田。其它優質農田方便灌溉無需潛水泵租費與柴油費,怎麼算一年至少也四五萬塊錢,這成本自然降低。
也不是沒有兩全之策,那就是貸款。
可孟川與曹興都覺得還是應該穩紮穩打,逐步擴張。
貸款這東西挺好,但總給人一種受鉗製之感,曹興幾次創業也是吃儘了貸款後被勒著資金流脖子的苦頭。
錢要賺,生活也要享受。
這兩者並不矛盾,隻是在人生各階段側重點不同。對目前孟川來說賺錢當然最重要,但生活多享受一些也是應有之事。
可如果身上背負貸款,那孟川百分之百的可以肯定,現在的他必然會覺得這日子過不舒心,一點享受也無。
所以是孟川兩人還是想等西瓜上市後,再決定是否貸款提速擴張。
最終,關於承包哪一方的土地,還是孟川剛加的一個精品蔬果園的技術員好友,幫孟川做了決定。
化肥是肯定損傷土地肥力的,孟川本以為優質農田是和已承包的荒田一般,也就不過需要用有機肥蘊養兩三天,就能恢複肥力。
可是這個技術員好友從孟川閒聊的過程得知後,卻是明確告訴孟川,從未棄耕長期使用化肥的農田,至少需要半個月才能將土地肥力蘊養回來。
反而是雜草長了三年的荒田,大自然已經自動恢複了大部分原有肥力。用有機肥蘊養個兩三天也就差不多了。
那這個選擇就明確了,這個季節萬物生長,時間就是金錢。所以就是先行承包荒田,將三百九十畝的所有荒田連作一體。
而對於第二輪承包農田,還有兩個問題。
一在於打理這麼多農田,人工方麵在曹興大伯建議下,孟川決定長期聘人,找誰來、發多少工資等各方麵都需要考慮。
二就是最重要的,必須擴增農作物品種。
隻青菜、空心菜、漢菜這三樣,農作物品種太過於稀少。唯有多樣化,才是長久走下去的應有之道。若是將來哪一天人們飯桌上不管哪種農產品都是出自孟川,那就說明孟川的事業已成氣候。
這,也是孟川與曹興的野望。
第二次的農作物品種選擇,生長周期仍是極其重要的考慮因素。
孟川想要擴張,土地是最不可缺少的基礎。
而前有翟國發搶先承包興聖農田,現又有興揚村民聯合繞過村長向外承包農田。孟川很擔心興揚農田被各自村民私下聯合承包給彆人,所以孟川接下來幾輪的農作物種植都必須是能短期上市,從而回籠資金。
這樣才能儘快承包農田。
所以,農作物生長周期在孟川接下來的計劃裡會很長時間都是第二重要的選種考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