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嬸再次找到孟川,向其反映了農忙期間承包田用工荒的事情。
興隅村的所有農田都已經被翟國發承包,所以興隅村人該打工的出去打工,留守的興隅村婦女除了自家門口菜田以及一些引水的渠道邊上,能種一點花生、豆子等之類的農作物,現在都是無事可做。
而興揚村農田除了孟川的四百八十三畝農田,其他農戶的田並未承包出去,下麵他們還要接種水稻。
從現在開始到十月結束,都可以算作是農忙時節,這段時間內每個農戶都會極為繁忙。
也就是說,金嬸反映的用工荒不隻是現在,將會再一直持續三個多月。
用工荒短時間看不出什麼,但除草除蟲慢,長此以往必然會造成雜草過多、蟲害猖獗,最終必然會導致農作物減產。
最嚴重的是蔬菜從嫩芽到真葉一直到成熟的這各階段生長期,都需要適當追肥。
而其中有的階段生長期隻持續三四天。
按金嬸所說,孟川再不解決用工荒,就來不及適時追肥,最終畝產減半都不無可能。
所以為了不虧損,孟川覺得他之前的一個想法,如今可以提上日程。
那就是將短期雇傭的興揚村民聘請為公司員工,與其簽訂長期用工合同。
長期合同內容大體是每月發固定工資,按工作量與工時計算額外績效。這一來變相換算是翻倍了日結工資,更吸引村民前來;二是也無需每次都要滿村子喊人到承包田乾活。
這種事情,自然需要跟曹興和孟清芮商量。
“我覺得可行。”
曹興對孟川投出支持的一票,孟清芮卻是搖搖頭,有不同意見。
“哥,你這樣子就會增加很大的支出。而你所應對的就不過是夏秋這農忙最忙的兩三個月,相比一年的時間來說,這很不值當。”
曹興打斷了孟小妹的話,“我們並不需要固定雇傭滿額人員,隻需要固定平常所需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興揚村民,就足以解決我們在農忙時期的用工荒。”
孟川也緊接著補充道。
“其實幫忙追肥除蟲除草的興揚村民,這個我們可以放到最後再談。”
“我的意思是先固定混合配比有機肥的人員,這樣比例熟悉,自製有機肥時速度不會因人員生疏減慢,而且也不容易配比出差錯。”
“還有最重要的金嬸,首先得給她一份固定工資,每一次組織興揚村民都是金嬸幫忙,但她從來沒有向我們要過額外報酬。”
孟小妹舉手,“這個我讚同,采集與混合有機肥的人員固定,我也讚同。”
“那這樣,就算我們在大方向上達成一致意見了。”孟川說道。
“下麵我們唯一需要討論的就是,幫忙追肥除草除蟲的興揚村民,應該雇傭多少個人?人選我們還需要曹興大伯以及金嬸來幫助確定……”
其實這一場很小很小的小型會議,從開始到結束,總共也就用了十分鐘。
一來,議題並不重大。
二來,其實三人在大方向上都達成了一致,隻是人數的問題有需要商量的地方。三來就是兩位老板是同一戰線,孟小妹又如何反對有效?
最終,三人一致決定,固定雇傭十名興揚村民,進行追肥、除草、除蟲以及采挖蔬菜等工作。再加三名村民,負責采集、混製有機肥。
有機肥的原料采集,除了河泥之外卻是不需要孟川他們來操心。
混合有機肥中的糞肥配比,孟川早已與兩家養豬場簽訂了合同。每天都有抽糞車,從養豬場拉糞到孟川的承包田邊。
至於有機混合肥配比所需的餅肥、綠肥。
餅肥孟川已經找了三家磨坊,回收菜籽餅、豆餅之類。綠肥在泰市有人專門種植綠肥,如紫雲英、草木樨、肥田蘿卜等。
這兩者都是直接送貨上門。
需要孟川操心的河泥,卻是隨處可取。
孟川家門口這條小川,因為前年剛抽乾清塘以方便魚類養殖,所以不能挖取河泥。但是,樂宣鎮有的是野溝野河,再加上河泥配比所需用量並不多,所以孟川隻要固定雇傭三人就足夠。
人數確定好,三人便直接殺向興揚村,與曹興大伯以及金嬸商量。先確定村民人選,在確定人選後,還要上門詢問對方是否願意簽訂長期用工合同。
對於明明興隅村人力過剩,孟川還是堅持在興揚村雇傭村民到承包田乾活,曹興大伯很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