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招工了(求訂閱)(2 / 2)

還有那些主動找孟川承包農田的九十三畝地的戶主,若不是想出去打工,怎麼會急著主動包田給孟川。

這也是當時孟川厚道,不然換個人指定壓價。

不過既然將事情攬過來了,曹興大伯也就沒想著再讓孟川他們去確定人選,畢竟論對村民的熟悉,還是數他這個當了六年的村長第一。

若是有人因為沒選上發牢騷,那也隻會衝著他來。

登記完從村長家離開,興揚村民們走在一起,依然在討論著孟川這個突然放出的長期用工合同。

“小孟老板在咱們村包田是厚道,守規矩!他們興隅村明明大把的人閒著,卻寧可變相加錢雇我們村人。”

興揚村民不是瞎子,總有明白人,看得到孟川的這合同背後的用意。

“可不是,彆地都是日結,一天是八十或九十塊。孟老板一開始就定的一百每天,現在又搞出這長期合同,這是真厚道!”

“你們說,孟老板這樣子不怕虧損嗎?”

有村民是剛從外地趕回家幫農忙的,平常沒怎麼關注孟川,發出了這個疑問。

然後不出意外的,有其他熱心村民開始給他科普孟川有多賺錢。

“虧?笑話!你以為人一畝地跟你一樣一年撐死賺兩千呢?人一個月一畝地就有兩萬!你的十倍!比如那空心菜……才合同上這點工資,毛毛雨啊!”

熱心村民這個數據雖然說是以一畝地空心菜毛利比較的一畝地種田純利,數據並不準確。但若放其它的比如青菜上,卻也差不離。

“反正啊,不管能否簽這合同,咱對孟老板的田得照顧好,彆再有小偷小摸摘回家吃的。年輕人都不學種田了,田早晚承包出去,如今像孟老板這樣包田的,打著燈籠也找不著啊!”

有村民感歎,他旁邊的村民也都點頭讚同。

……

“你們說,村長會怎麼選人?”

說完孟川,眾人話題又轉到了能簽合同的人選上麵。

“應該就是優先董哥你這樣的吧,畢竟你們最需要。”

一名中年村民對問出這個問題的頭發半花白的地道老農模樣的村民說道。

老農點點頭,說話間語氣有些期盼有些心酸。

“我五十出頭了,做苦工現在沒工地敢要,年輕時又沒學到啥手藝,如今是隻能在地裡刨食了。”

“若是簽了這份合同,一年少說一萬純的到手,加上地裡收成一年能一萬七八千。相比出去找零活乾有一天沒一天的,一年下來收入還能比以前高個大幾千。”

這便是最想簽孟川長期合同的興揚村民。

老農所說也是很多他這個年齡段農民的現狀。

老農年輕那會,也就是孟父這一輩人,手藝人可不像現在這般缺口極大大隻要你肯吃苦就有人願意收徒。

那時樂宣鎮的木匠、漆匠等手藝人可都是敝帚自珍的。

據孟父曾經回憶說,他年輕那會兒,興隅村以外的人想學門手藝,怕吃苦的不談,肯吃苦的也得千辛萬苦才能拜個說不定還是半吊子的師父。

至於為何要說興隅村以外?

那是因為當時在興隅村,孟父這一輩的年輕人隻要是想學手藝,就肯定有第一批出村闖蕩的叔伯親戚手把手帶其入門。

至於興隅村那些從七十年代末就集體出去闖蕩的第一批人,是怎麼學到的手藝?

又是怎麼相互扶持在裝修工程這一領域打下第一片天的?

孟川不知道。

但孟川可以想象,他們作為道路開拓者,肯定要比孟父這個農民工還要苦上千倍百倍。

與興隅村相反的是,興揚村或者說樂宣鎮除了興隅村以外的村,都沒有如興隅村這般全村共研一個行業的集體精神。

所以,如今其它村五十歲往上的年齡段中,年輕沒學到手藝吃青春飯,現今卻沒工地敢要,隻能地裡刨食的老農大有人在。

他們如今頂多還能做做保安之類的輕鬆活計,但這樣錢不多還很難照顧地裡莊稼。更何況,這個年紀的普通保安工資算下來跟一年地裡莊稼收成相比沒多多少。

讓他們閒下來也不可能。

養個女兒也就罷了,五十這個年紀絕大部分人家女兒都已經嫁人。可若是養個兒子,就算二十幾歲的兒子爭氣不想啃老,可又有哪個老子不想多賺錢幫兒子減輕房貸車貸的負擔。

所以,回歸土地,是這類人最好的選擇。

而這類人,興揚挺多。

“村長應該會安排好的。李叔你彆擔心,你這幾天都去孟老板田裡乾活了,又快又好,村長肯定知道你本事和家裡情況。”

“我就不爭這合同了,才四十一,還是有工地要的。我現在也不用種稻,就等孟老板承諾的下一批包田,我就出去打工過年再回了。”

眾村民交談著疾步往田裡走去。

小麥剛收完,下麵緊鑼密鼓的就是種水稻。這個時節,從日出到月升農民沒有一刻的歇時。

所謂農忙,這便是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