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借錢(1 / 2)

亂世小郎君 宇醜 4959 字 11個月前

亂世之中人命賤如草芥,出了城去一個不經意就能在田間地頭碰到人骨頭,尤其是兩年前契丹人在中原燒殺搶掠,開封到洛陽之間幾乎化為一片白地,屍橫遍野任野獸啃食,猶如人間地獄。

這樣的慘劇即便在國都汴梁也難幸免,每天餓斃於市的乞丐流民不在少數,不過今天不會,因為今天是五月十五。

滿城的乞丐流民等了半個月就巴望著這一天呢,一個個的起了大早,拿起破碗歡歡喜喜的趕往大相國寺。

都說和尚亂世關門避禍盛世開山迎客,禿驢們定要齊齊的大喊一聲冤枉,至少這五代的和尚就不是這樣,不少的寺院都大開山門收納流民布施貧苦。

汴梁城中的大相國寺自然也是一樣,畢竟是名寺古刹不這麼做會被戳脊梁骨的,聽說他們在城外的僧田已是收納了近千精壯流民。

不僅如此,大相國寺每逢初一、十五都會在寺門前開設粥棚,向城中貧苦施舍粥飯,那可是白米粥,即便是殷實百姓也不是頓頓都吃的到。

故而今天一大早城中乞丐流民窮苦百姓蜂擁而來,山門前隊伍早就排成了長龍,有精明的先去前頭盛粥的大鍋裡麵瞧瞧,再到隊伍的後麵見縫插針的排隊,不為旁的就是為了能吃鍋底的那碗稠的。

小蠶沒想到哥哥會帶她這裡,往常她叫哥哥來排隊領粥他卻是不肯,看來他當真是轉了性子,她懊悔的一拍腦袋大叫道:“我忘記帶碗了,這就回家去拿!”

徐羨一把拉住她,“咱們又不是來這裡討飯的,回頭哥哥帶你到酒樓裡吃好吃的。”

“這……可是……”

“你們兩個要想領粥就去邊上排隊,莫要在這裡擋香客的道。”一個拿著齊眉棍的和尚黑著臉出現在兩人的麵前。

徐羨嗬嗬的笑道:“大師怕是誤會了,難道是我穿的太寒酸了嗎?”

和尚立刻換了一副麵孔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請施主恕小僧眼拙,得罪了。施主若要進香請這邊走。”

徐羨笑道:“嘿嘿,不好意思,我也不是來進香的。”

“哦?那施主來敝寺有何貴乾?”

徐羨一字一句的答道:“我是來借錢的。”

徐羨沒跑錯地方,他就是到寺廟來借錢的。這個時代能借到錢的地方不少,一是附寄鋪,其性質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典當行;二是衙門,自南北朝始官府便從事放貸經營,唐朝時更是製度化。

以上兩種屬於小眾,放貸的最大主體還是在民間,主要有富商、地主、豪吏,另外便是和尚、道士了。

其中寺廟以其較好的信用、較低的利率,較好的服務和先進的管理理念脫穎而出,成為信貸業務的佼佼者。

你可能會問亂世之中尋常百姓都吃不上飯,一群出家人又能有多少錢。

實則相反,亂世之中百姓人遭難受苦,即便是皇帝也是朝不保夕,富貴之家隻能把希望福祉寄托於虛無縹緲的鬼神,寺廟道觀不僅沒有沒落反而越發的壯大。

佛教在之所以能夠能在魏晉南北朝迅速的發展,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更加混亂的五代中原政權治下就不下三萬座寺廟,什麼“南朝四百八十寺”不過是個小小的零頭。

而這群號稱六根清淨無欲無求的出家人,無論古今都從未與金錢脫離過關係,黃白之物一直都是其所極力追求的,更甚者遊走於達官顯貴身邊試圖掌握權力,這樣的一群人怎麼會沒有錢。

徐羨跟著知客僧在寺廟之中七扭八拐到了一處偏廳,這裡已是坐了滿滿當當,看來業務還挺繁忙。知客僧安排徐羨坐下,就有小沙彌端上茶碗,又用小勺從瓷罐裡剜了墨綠色的膏體放進茶碗,開水一衝便溢出淡淡的茶香。

這個時候人飲茶,雖然不似唐初時那般放了蔥薑蒜加上羊油煮鹹湯,可也沒有學會泡茶葉。稍微講究一些的,自己動手把好好的茶餅碾碎煎煮,普遍些的便是衝泡這種已經製好了的茶膏,可本質上都是喝茶葉沫子。

泡完了茶小沙彌就塞給徐羨一個木牌,“施主慢用,這號牌您拿好了,回頭會有人叫木牌上的數字,您跟著去就好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