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最佳人選(2 / 2)

亂世小郎君 宇醜 7358 字 10個月前

秦峨上前稟道:“回陛下,臣一共修了五十座棧橋,可以同時停靠上百艘的大船,隻是滄州往來的船隻還不多,絕大多數時候都空著。”

柴榮又問道:“嗯,若是從這裡出發到遼國會在什麼地方停靠?”

果然,徐羨就是知道柴榮這麼個好戰份子不會來滄州閒逛的,他立刻稟道:“是平州!”

“拿地圖來!”柴榮道了一句,老穆頭立刻奉上地圖,用手指比劃了半天,自語道:“平州離幽州也太遠了些,一路之上想不被發現怕是不易。”

趙匡胤湊過去問道:“陛下想派遣一支奇兵北上與大軍夾擊遼國大軍嗎?”

柴榮點點頭道:“不錯,縱使遼國內亂不止,耶律述律昏庸殘暴,也不可能坐視朕收複幽州,一定會派大軍應戰,耶律述律也可能禦駕親征。”

燕雲之地是中原屏障,可是若是碰上柴榮這樣的好戰分子,燕雲之地便成了遼國的屏障,隻要奪下幽州,上京就會暴露在大周的兵鋒之下,契丹人自不會眼睜睜的看著柴榮將幽州奪回去。

“朕自即位以來鮮有敗績,但是絕不敢小覷契丹人,以唐之強盛亦曾多次敗於契丹人之手,今日朕雖以傾國之兵來攻,亦沒有十足把握。

即便是僥幸勝了也可能是慘勝,大周定會實力大減,恐為人所趁。朕敢打賭此刻李璟已經磨刀霍霍,隻等朕敗在幽州城下的消息傳來,就會提兵過江重新的奪回淮南,甚至直撲開封。……”

聽柴榮所言徐羨不禁感慨,明君聖主不是那麼容易,壓力如此之大換作普通人隻這一個念頭就會被壓垮了,哪裡還有膽子提兵北上撩撥強敵。

趙匡胤道:“若有一支奇兵在敵後配合大軍行事,輸了不會太慘,贏了則是事半功倍。”

“元朗深知我心,朕也許是養尊處優久了,已經沒有高平之戰時單騎衝陣的魄力。原本不曾想到有海路倒也罷了,可是經徐羨提醒朕就一直念想。”

趙匡胤勸道:“陛下非是沒有勇氣,而是在位久了越發老成,顧慮自然也就更多。臣……臣願領這一支奇兵北上配合陛下。”

“這一計風險極大,且看契丹人會派來多少援軍,朕再做決斷!”柴榮指了指遠處的冒著的黑煙,“那邊就是鹽場吧,帶朕前去看看。”

“喏!”徐羨應了一聲,便又帶著柴榮了去了鹽場。

柴榮仔細的參觀完鹽場的工藝流程,“原來煮鹽前已經過濾掉了所有雜質,難怪出來的鹽潔白如雪,蜀中井鹽也不過如此了,即便是私鹽怕是普通人家也吃不起。”

秦峨稟道:“一開始成本確實高,不過徐令公叫臣修了鹽田引海水灌注,由日頭海風去掉水分自有好鹽析出,雖不及鹵水過濾出來的精細,卻也比直接用海水煮出來的好許多,百姓也能吃的起。”

“嗬嗬……在便宜的鹽,隻要加了鹽稅百姓就吃不起了,說起來朝廷才是最大的惡人,可又不得不做!”

柴榮哀歎一聲,“走吧,隨朕回大營!”

連李重進都從淮南趕到,其他各鎮的節度使、防禦使在隨後的幾天也都陸續抵達,一旦柴榮升帳武將的隊伍幾乎要派到帳外。以徐羨的官職,竟也隻能在帳外站著,而且還是站在大帳門口,極為的尷尬。.

好在今日大軍就要拔營北上,留在中軍徐羨便也不用站在帳外吃風了,艦隊又往前行了一日,因為河道淤塞終於走不動了,船上的百官將士糧草物資儘數弄下船來,柴榮這個皇帝也得下船。

船艙裡老穆頭臉上掛著幾分憂色,“陛下可能騎住馬?”

柴榮合上手裡的地圖道:“你還真把朕當成廢人了,李廷芳務必把船上東西收拾全了,不可有半點的遺漏。”

“陛下放心,奴婢已經把船上的東西,儘數分類裝箱,就算是一張紙片也不會少的。”

柴榮正要起身下船,卻見潘美腳步匆匆的進了來,“陛下,幽州探子急報,遼國大軍在燕山之側集結。”

柴榮聞言瞳孔一縮,問道:“共有多少人馬,是誰領軍!”

“約有敵軍十五萬之多,多是騎兵,領軍的就是遼國皇帝耶律述律。”

“嗬嗬……耶律述律終於睡醒了。”

遼國皇帝耶律述律,昏庸殘暴卻不好色,而是好酒嗜睡,還得了“睡王”的綽號。

柴榮接過潘美遞來的情報,仔細的看過,神色變色凝重起來,捋著胡須沉默不語,直到天色黑了方才道:“仲詢可記得朕和你說過的從海路北上的計劃。”

“臣記得,陛下已經決定了嗎?”

柴榮點點頭道:“遼國也是傾國而出,朕以傾國精兵也不過三十萬,不僅要對上遼國十五萬鐵騎,更要攻城掠地,實在有些捉襟見肘。若是能一戰擊潰遼軍主力,幽州堅城甚至可以不戰而下。”

潘美立刻躬身拜倒,“臣願意為陛下分憂,可領一支騎兵北上,與大軍一起夾擊遼國主力。”

柴榮卻搖頭道:“朕不是信不過仲詢的本事,隻是你從未單獨領軍作戰,手下沒有一支熟悉的兵馬可不成。不過這支奇兵至關重要,朕打算派你去做監軍。”

潘美道:“臣願為陛下赴湯蹈火,不知道陛下準備派人領兵,此人不僅僅要善戰,更重要的是忠心,他怕知難而退,將會使大軍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正式因此朕才叫你做監軍!”柴榮執手在嘴邊,“你以為當選誰?李重進或張永德可行?”

潘美聞言立刻搖頭道:“臣以為二人皆不可,他們對陛下固然……忠心,然而兩人用兵皆是中規中矩,並無什麼出彩之處。”

“仲詢心中似乎已有人選!”

“臣以為領軍之人非趙匡胤或者徐羨不可!”

柴榮大笑道:“仲詢跟朕想到一起了,你以為二人之中又當選誰,朕為此好不作難。”

他這般疑問,潘美的眉頭也是凝成了疙瘩,沉吟好一會兒才道:“臣以為趙匡胤勇悍頑強善長出奇製勝以少勝多,徐羨則是以狡猾難纏著稱,紅巾都是殿前編製最大最為精銳的騎兵,由徐羨一手打造他最為熟悉。不過這是一場硬仗,最好能叫趙匡胤領紅巾都作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