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秀美又大氣的湖泊出現在天幕上,眾人心知,這便是蘇軾的東湖了。
"東湖之美不遜於西湖。"劉徹其實還是更喜歡東湖一些,西湖很精致,比起西湖的小巧精美,東湖則更加大氣一些,一個字,闊!
【東湖一出,讓陝西的八百裡秦川又多了一顆美麗的明珠。初出茅廬的蘇軾,就已經展現了自己在水利方麵的才華。而接下來,在徐州的蘇軾,他不僅僅是水利專家,更是一個抗洪英雄。】
"抗洪英雄?"
劉徹對這個名頭的由來饒有興致,就在這時,忽然傳來一陣轟隆隆的巨大響聲。劉徹追尋聲音的來源抬頭望,直接愣了神。
劉徹看到了什麼?
“快看天上——!河水決堤了!”
有人聲嘶力竭地大聲呐喊。
隻見肆虐的洪水夾雜著折斷的樹枝和石塊從山穀奔瀉而下,滔滔大水就像一隻凶猛而饑餓的老虎,頃刻之間,就將一個村莊吞食殆儘。而後,沒城淹田如入無人之境。
這場景令人心生絕望。
"不,不——!"
還有人瞳孔猛縮,看到此景一下子就被拽回到了當時遭遇的噩夢裡。心裡隻有一個想法,到底誰來救救他們!
劉徹不知道可不可以救他們,說實話,對於劉徹而言,這是他此生第一次…第一次看見真正的災難降臨。
戰爭?那是兩個國家間的交戰,是人禍,怎麼可能和天災帶來的感觸一樣呢。
再不是從前那般隔著一層又一層的文書,百姓的流離失所,造成的巨大損失都可以在由下至上的層層遞轉中變了味道,它們除了是災難本身,是是朝臣可以用來互相抨擊的筏子。也是……
也是他用來進行帝王權衡之術的工具。,那轟轟隆隆的聲音在拍打著岸邊的同時,也在拍打著他的心。
身為一直養尊處優的太子,而後又成為富有
四海的天子,對於苦難,他其實一直沒有真切的實感。而現在,他感受到了。他用眼睛親自看到,用耳朵親自聽到。他甚至覺得自己似乎已經聞到了那,來自渾濁河水的——水腥味。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這詩句啊,不僅適用於瀑布,更適用於特大洪水。】
眾人回神,方才想起了剛才的可怖景象隻是呈現在天幕上的幻象。滾滾黃水奔瀉而下,這場麵可不就與李白詩句極為相似?
“都什麼情況了,您還有心思調侃。”
李白喃喃。有時候不得不佩服天幕,無論什麼情況,似乎沒有什麼是她不能調侃的。即使是在天災麵前,她也可以戲謔地拿出一句詩來。
不可否認,這多多少少衝淡了因為看到洪水而引發的一乾消極思緒,比如恐懼,比如憂愁。【熙寧十年,蘇軾知徐州,誒,到了第一年,這倒黴催的,您猜怎麼著?】“又遇到洪水了唄。”
不用彆人說,蘇軾自己翻了個白眼搶答道。
【熙寧十年,這一年的雨季似乎比往年都要長。聽聞黃河於曹村決口的消息,黃河決堤,來勢洶洶。蘇軾敏銳地嗅到了不妙的味道,於是他組織軍民在城中積蓄土石、乾草,用來加固城牆、填補縫隙,努力將防洪工作做得多一些,再多一些。】
【但是很不湊巧——】
徐州危!
天幕上浮現三個血紅的大字和一個巨大無比的感歎號。
【八月末,黃河直逼徐州城下,徐州四麵環山,地勢低窪,正處在黃河下遊,一旦城牆倒塌河水衝破徐州,其後果不堪設想,徐州將成為一片汪洋。這就是現在蘇軾麵臨的局麵,說是危在旦夕也不為過。】
眾人眼見著黃河的水位越來越高,徐州的人心也開始動亂,到處充斥著吵鬨喧嘩的聲音,有許多富人意欲出逃。
"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
身著官袍的蘇軾登上城牆大聲疾呼,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吾在是,水絕不能敗城。”蘇軾猛地甩了一把滿是泥濘的袖子,他的官袍已經很沉重了,隨便一擰都能擰成水來。
寥寥幾句,擲地有聲,不棄城而逃,這就是蘇軾的承諾。他的語氣十分堅定,見連身為最高父母官的蘇軾都沒有棄城而逃,有許多跟風的百姓默
默放下了手裡的細軟。
【蘇軾身先士卒,即使家就在城裡,也效仿大禹之舉,過家門而不入。人物的調配,城牆發布防,樁樁件件都離不了蘇軾的調控。終於在夜以繼日的努力下,九月二十一日,全長近千丈的堤壩宛如一個奇跡,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蘇軾和徐州軍民築起了一道防洪大堤。】
【建成之日,它便派上了用場。洪水正麵遭遇堤壩,想要來一場美麗的邂逅。堤壩表示:不約,婉拒了哈。於是堤壩狠狠地將洪水拒之於牆外。】
q版更可愛,洪水小人敲門,堤壩開門,反手就是一巴掌,把洪水拍走。一雙手掌來會搖動,很是瀟灑,
上書:拜拜了您嘞
“噗——”
婉拒了哈,拜拜了您嘞,笑得不行,劉徹嘴角瘋狂抽搐。
【黃河很狼狽,黃河不甘心,但是它進不去。就這樣又僵持了半個月,洪水才漸漸退去,長達70餘日的徐州抗洪終於大獲全勝。待到洪水徹底退去,,蘇軾等人特地在毀壞嚴重的東門上修建了一座城樓,以黃土粉刷牆壁,取五行中土能克水之意,取名為“黃樓”。】
【第二年的重陽節,蘇軾登黃樓,度重陽。酒闌興儘之際,看著眼前的海晏河清,回想去年的灰頭土臉,蘇軾不勝感慨,唯有賦詩一首,聊表心情。】
去年重陽不可說,南城夜半千漚發。開頭就介紹了自己的去年的經曆。
待看到莫嫌酒薄紅粉陋,終勝泥中事鍬鐳。
眾人不禁會心一笑,誰能想到蘇軾還有這樣悠閒的一天呢。"蘇軾總能以一種出人意料的姿勢品味人生苦樂。"
秦始皇暗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