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珣笑道:“我既然來了,自然不會選擇第二項。”
洛寧自然了解張珣的心理:給彆人打工幾年,為了家庭不得不放棄幾年的心血和前途,自然希望有機會能在家鄉做出一番事業,不僅僅是為了麵子,更是為了自己的自尊。
“既然如此,我們就來談談出資吧。”洛寧說道,“出資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我們以清悠音樂班的名義集體出資,跟張老師合作,分開運營,單獨結算。另一種是我們所有人另外出資,成立新的培訓班。”
吳青青首先說道:“兩種方式我都可以接受。”她在清悠音樂班占的股份最多,自然是希望以第一種方式合作的,但她也知道其他人不一定願意。所以才這麼說。
果然舒雨彤就說話了:“青青,你也給我們一次機會吧!上一次我加入的晚,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機會,這一次我說什麼也要多投資一點。”
江和君想了想,說道:“我也讚成第二種。”
洛寧也選擇第二種,主要是覺得兩個機構還是分開的好,免得不好核算。
吳青青便也同意了,她知道不能太貪心,之前她已經占了多數,這次合作,她能起到的作用不大,再想占多數的話,一定會引起大家不滿。再說了,如果沒有洛寧,不見得會有這次合作,她便心平氣和的接受了。
大家商議完畢,接著便是定下投資比例。此次合作,最主要的是張珣,自然要占大股,其次是洛寧,另外三人都自覺的沒有爭。最後的占股比例是這樣:總投資1000元,張珣出資350元,占股35%;洛寧出資300元,占股30%;江和君出資150元,占股15%;吳青青和舒雨彤各出資100元,占股各10%。
本來清悠音樂班春季班的分紅六月底才會發放,但為了爭取時間籌備英語培訓班,趕在暑假前開班,眾人決定立刻把分紅發放,讓英語班的資金到位。
張珣要去縣城的銀行取款,就先離開了。
江和君拿出春季班的賬目給大家看,整個春季班原有備用金400元,學費收入2580元,工資發放700元,運營支出320元,留存資金960元,分紅1000元。每個人分得的分紅金額為:吳青青325元,洛寧、江和君各275元,舒雨彤125元。
趁著張珣還沒有回來,江和君以清悠音樂班的合作協議為範本,擬出了英語班的合作協議。清悠音樂班的協議一開始是洛寧草擬的,後來找武玉彬做了一份正式的協議,大家重新簽過,之後由於舒雨彤加入,又再簽了一次。
張珣回來後,先給他看了協議,然後大家都簽了字蓋私章。張珣給培訓班取名為光珣教育,洛寧聽到這個名字,就知道張珣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名字裡沒有英語兩個字,而是用教育二字,說明張珣的目標是整個教育行業。洛寧對於培訓班將來的前景更有信心了!
光珣教育的籌備由張珣和江和君負責,吳青青負責辦理手續,有了上次的經驗和門路,這次應該會簡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