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兩份計劃書(2 / 2)

重生隱形富豪 知墨慕燕 3769 字 11個月前

江家村這個名額得來不易,可村民們實在太窮,沒錢投資。就算有些錢,也舍不得投進去,畢竟一家老小還得生活不是?

修建一棟旅館需要投資五萬元,作價一百元一股,共計五百股。江家村村民可以自願認購股分,最少十股,多則不限。修建完成後,由所有認購了股分的村民競價承包經營權,所有股東隻享受承包收入的分紅,不參與經營收入的分紅。

洛寧一看這計劃書就想起了前世的龍尾峰山莊,應該就是這份計劃書帶來的結果。洛寧記得前世老媽告訴過她,山莊總共是21戶人家投資修建的,其中洛寧外公家投資了五千元,還是四處借錢才湊齊的。

修建好後,經營權被一個叫王紹輝的以一年兩萬的價格競買下來,合同一簽就是二十年。後來這個王紹輝就成了望龍鄉的首富,一年兩萬的價格在這群沒有見過世麵的村民眼中確實很高,但他們每年的收入超過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一簽就是二十年,其他股東根本就沒有從這份投資裡得到多少回報。

所以洛寧一直覺得外公他們當初簽訂的承包合同是非常不公平的,短短兩三年後所有股東都後悔了,可那時已經晚了。

洛寧現在親眼看到了這份計劃書,它的初衷確實是想要幫助村民致富,但是因為不了解實際情況,出了很大的偏差,最終隻富裕了一家,相當於是讓另外20戶村民借錢給他們修建山莊,隻收取了相當低的利息。

這個非常不公平的計劃,洛寧決定徹底改變它:首先是股價就有問題,江家村村民的平均年收入才幾百塊錢,股價定為一百元一股,還最少十股,大部分的家庭都買不起。就算有想買的,也必須借錢才能買,這就把大部分的村民排除在外了。洛寧把股價調整為五十元一股,不限製數量,一股也能買。這樣一來,所有村民都有機會參與。

第二個大問題就是承包合同。其實以競價的方式承包經營權,這個方法是非常好的,可問題就出在合同一簽就是二十年,中間還沒有增長,這就很不公平了。洛寧把承包年限調整為十年,並且承包價格每年上漲10%,十年後重新競價,重新簽訂合同。

她把調整後的計劃書做好,然後開始下一項,江家村的村長遞上來的請求,希望縣裡能給江家村指一條路,怎麼樣才能發展致富?

其實江家村的資源不少,山上有很多寶藏,像是茶葉、竹筍、板栗等特產,還有可以做棕墊的山棕樹,甚至養殖業都可以。

這些資源裡,隻有茶葉被利用起來了,縣裡成立了製茶廠,也專門做了品牌,就是每年從上山收購嫩茶,但收購價格極低。

竹筍板栗等山貨都是各戶村民自己拿去賣,並沒有規範的管理和統一銷售,無法形成規模。

江家村最大的問題一是交通,二是村委會沒有拿出好的方案好好利用這些資源。

洛寧根據這些情況擬了一份詳細的計劃書,模式和清遠豆瓣醬廠差不多,由村裡和村民共同出資成立公司,跟村民簽訂合同規模種植,集中銷售,創立品牌。村民自願入股,股東投票選舉出管理者負責經營。這個模式很多村鎮都能借鑒。

把這份計劃書做出來後,洛寧又看了一下另一份資料,前進村是龍山縣東北部的一個村子。屬於平原地區,資源不同,但完全可以借鑒同樣的模式。洛寧也針對那個村子的情況做了一份計劃書,主要發展農業和養殖業,按照後世的生態農業的模式,種植經濟作物,養殖家禽和牲畜,形成生態循壞。洛寧的計劃書是漸進的,從初期開始一步一步發展到後期的生態農業,每一個階段怎麼發展、怎麼管理都寫得清清楚楚。

這兩分計劃書分彆代表了兩種或不同類型的發展模式,其他村鎮完全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借鑒,製定出符合自身的發展計劃。

洛寧當然還有更多這方麵的知識,但她不想全部拿出來,也該讓政府這些人自己動動腦筋才行。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