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初一(1 / 2)

,最快更新種葡萄種出兩隻小包子最新章節!

洛輕言一早醒來發現好像到自己睡著之後夏墨琛都沒有回來,翻了個身看著旁邊已經醒了的夏墨琛,“你醒啦!”“媳婦,早上好啊!”夏墨琛喚了一聲媳婦,雖然現在成親了,孩子都有了,但是洛輕言還是很害羞,害羞的臉都紅了,紅著臉麻溜的把衣服穿好,跑到了廚房。

今天是年初一。

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據說這就是古代的元旦。[4]

“正月”(元旦)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曆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春季一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曆以冬季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季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冬季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說文·禾部》:“年,穀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叫法。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叫做“三朝”、“正旦”、“元日”、“歲旦”;魏晉南北朝時期稱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歲日”、“新正”、“新元”等;清代一直叫“元旦”或者“元日”。[5]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

這些是洛輕言在現代時候所知道的傳說,洛輕言原本以為會有一些出入,沒想到除了人名有一些變化之外,其他的居然絲毫不差,洛輕言都不禁感歎大自然的神奇,這樣一個神奇的時代,自己這樣神奇的過來,一切都那麼的神奇。

洛輕言看了看蘇氏跟李氏準備的吃食。在自己的印象中,現代人的生活中,在大年初一這一天,的吃食還有地區的差異。

1、年糕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2、萬年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