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愈演愈烈的自然災害,然後是超出常理的動植物進化,食物加速腐敗,甚至還有從未見過、隻存在於古籍之中的生物出現……科學家無法給出準確的解釋,國家隻能動用一切儲備儘量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逃難途中,方存善覺醒了靈根,靠著從小打下的底子和師父留給她的典籍磕磕絆絆走上了修煉的通天之路。
一路走來,她見識了人性的善惡,曆經許多事件之後,她選擇歸屬於官方,從惡劣的環境中為人類開拓一片容身之處。
即便隻有大綱,沒有場景和對話去補足方存善的性格,但祝慈還是能從字裡行間窺探出一點這個人物的風采。
如果沒有這場天地劇變,她就是個在底層摸爬滾打,左右逢源,再普通不過的小人物。
不過,她的內核是很多人不具備的,那就是——俠義。
簡簡單單的兩個字,演員卻很難呈現出來,角色的性格底色被外在包裹著,需要時刻存在,但又不能直白地告訴觀眾,必須通過其他隱晦的方式烘托。
這種角色在以前的影視劇中往往會設定成男性,籍導和武老師這樣願意放棄製造性彆衝突,給女演員機會的行業大佬簡直少之又少。
所以祝慈必須加倍努力,最好在訓練前就琢磨透,帶著方存善的感覺進組,被選上的幾率更大一點。
積分在殺青後又存下一大筆,祝慈點開係統頁麵的時候都被那一長串數字嚇了一跳。
【完成電視劇《人間百味》,扮演“謝鸞珍”,評級A,完成度98%,獎勵4900點積分】
【剩餘積分:26784點】
其實一路成長到現在,祝慈對係統的依賴已經越來越小了。
除了每次準備角色時沉浸式體驗一下,更多時候祝慈隻把它當做一個隨身的美容院或者自習室,大廳裡那麼多上鎖的房間,祝慈也沒再去研究解鎖。
她覺得目前這些功能完全夠用,重點還在自身能力的提升,外物終究是外物。
進組前的這段時間,祝慈把精力放在對道家思想的學習上。當然,她並沒有太過較真地去研讀,畢竟這隻是體會角色心境的一種手段。
她還看了不少雜七雜八與修真有關的設定,先對這些有個大致的了解。
除了這些,祝慈還抱著本子,做好偽裝,跑到街頭去觀察各行各業的普通人。
大綱裡沒寫方存善都做過哪些工作,所以祝慈的觀察沒有特定職業,碰到感興趣的就多看幾眼。
重點是普通人的神態和細節,祝慈會把自己容易忽視的地方記錄下來。
演員畢生追求的頂級表演,其實就是還原生活的本真,祝慈著迷於這些人鮮活的表情和動作,經常一看就是半天。
回去之後再通過通感室,結合每天的輸入,慢慢糾正自己身上不太符合方存善設定的東西。
在這個過程中,繁忙工作給祝慈帶來的浮躁被一點點洗去,她變得平和、沉靜。
準備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考完幾門開卷的選修課,完成了任務演出,元旦假期也到了。
大家陸續放假,隻有祝慈提著半人高的行李箱,登上了去培訓地的飛機。
《靈氣複蘇》的巨額投資可不是給主演的片酬,而是用來搭建場景的。
早在試鏡通知下發之前,整個項目就開始了籌備,電影前期所有用到的現實取景都要1∶1搭建,再在拍攝災難發生的時候毀掉。
主角方存善的儲備人選有六人,其他角色隻多不少,劇組特意為這些演員在附近大學的舊校區找了一棟空閒的宿舍樓,集中管理培訓。
一個月之後,打敗其他競爭對手的最終人選才可以跟隨劇組活動,住到離拍攝地更近的酒店。
好在住宿是單人一間,不影響她在係統空間練習打戲,祝慈對此接受良好。
籍導選出來的這些備選,有比較出名的青年演員,比如祝慈,也有各大影視學院的在校生,還有的乾脆就是素人,標準十分寬泛,不過這些人的共同點就是年輕、便宜、不定型、好塑造。
到這的第一天,祝慈就拿到一張滿滿的課表,他們六個人組成小班,第二天開始統一授課。
有表演大課、汽修、木工、民俗、道教文化講解、拳術、劍術等等,看得人眼花繚亂。
還好有些課程祝慈提前私下學過,不至於一頭霧水。
看來《靈氣複蘇》不是騙錢的項目,籍導是真的想做出點成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