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拍的好嘛,你彆說,我女兒從小也沒做過飯,劇裡還挺像模像樣的,真會演!”祝媽沉浸式看劇,時不時還會點評一番。
祝慈有些好笑和羞澀,放任她去了。
回到房間,祝慈本打算看兩篇文獻,寫寫論文,結果先收到了廖荃發過來一長串的策劃案電子版,都是過完年就準備開錄的綜藝。
“小慈,這些是陳玉第一批篩選出來的,你先看著,不滿意的話還有。”廖荃的語音中氣十足。
祝慈無奈地回複:“大過年的,就彆加班了吧,我又不急。”
廖荃卻不覺得有什麼,她振振有詞:“挑綜藝可比挑劇本容易多啦,反正在家也是無聊,早點定下咱們也能掌握主動權。”
見她心裡有成算,祝慈也就不勸了,打開文檔仔細看起來。
現在文娛產業興盛,綜藝因為製作周期短、回報率高而頗受製作人們喜愛,題材類型也是五花八門,光是慢綜藝就有經營體驗、情感觀察、旅行、親子等等許多種類。
陳玉貼心地在每一個文檔裡都標注了製作團隊、過往與明星的合作評價和預計的播出平台,還有已經確定邀請的嘉賓,信息很全。
第一個是一檔旅遊綜藝,節目組計劃邀請七位藝人駕駛房車自駕遊,一路由北向南,或露營或住店,推廣國內一些鮮為人知的冷門景點。
祝慈本來覺得很有意思,但是一看後麵大寫加粗的“有過數次惡意剪輯黑曆史”就放棄了。
她現在隻是需要維持住曝光,不需要靠這種虛假的爭議製造噱頭,還會有損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口碑。
第二個是一檔民宿改造綜藝,五位常駐嘉賓接手一家瀕臨破產的民宿,利用啟動資金進行重整,一邊經營一邊繼續升級,主要展現明星們的團隊協作能力。
祝慈一看內容就搖搖頭,對這個綜藝敬謝不敏。
明星們都是人群中的焦點,把五個人聚在一起強迫他們合作,勢必要從中選舉出領頭人,誰會甘願被壓一頭呢?觀眾也會逐幀審判他們的日常相處,性格中的一些小缺點會被無限放大,說不準就給觀眾留下了既定印象,對演戲不利。
祝慈一頁頁滑下去,都沒有看到讓她特彆滿意的策劃。
直到最後一個,她才終於又有了點興趣。
這是一檔明星生活觀察類真人秀,名叫《一個人生活》,節目組會邀請五位不同年齡段和性彆的藝人,跟拍他們的獨居生活,為期一個月,拍攝完成後再由明星本人在觀察室解讀自己,已定主持人吳懿。
由於是五條單線並行,藝人們不需要考慮其他人的想法,完全可以按照正常的軌跡生活,有很大的自由度。
策劃最後還強調了“絕對真實”,不會強迫藝人做遊戲、做活動、邀請客人,哪怕是日複一日的單調也沒關係。
近幾年觀察類綜藝還是種比較新穎的題材,不過觀察的對象多是戀愛、集體、親子,很少有觀察單人私生活的。
祝慈看了下製作團隊的履曆,導演段語琴算是新人,曾經在韓國留學,回國後做的第一檔綜藝是《山野》,讓藝人在村子裡自給自足。
當時這檔綜藝稱得上是後起之秀,陣容並不強大,不少嘉賓都是選秀出來的小糊咖,可就是憑借著治愈的剪輯風格贏得了不少觀眾,當年小火過一陣。
祝慈也看過兩集,素材平淡,但節奏一點都不拖遝,是優點比較突出的慢綜。
團隊中的其他人員也都參與過大熱綜藝的製作,總體來講配置不瘸腿。
比較欣慰的是,他們確實不愛靠惡剪強行製造爭議話題,讓祝慈比較放心。
祝慈在這一份後麵標上星號,發給廖荃,說道:“廖姐,我都看了,這個還不錯。”
“你確定嗎?”廖荃反而不太讚同她接這檔,“這一個月裡你的隱私會完全暴露給觀眾,而且沒有劇本,萬一有什麼意外狀況都不好補救。”
祝慈猶豫再三,還是堅定地說:“先把它納入備選吧,過完年和製作組深入溝通一下,再決定簽不簽。”
她輕柔地用自己的理由說服廖荃:“我不想讓綜藝錄製占據太長時間,接這個的優勢在於,它不會影響我同時做其他事,我可以騰出手來排練畢業大戲、寫論文、考駕照,如果是旅遊、經營這一類,需要長時間在外,那我為什麼不去拍戲呢?”
廖荃考慮了一下,覺得祝慈考慮的有道理,她歎口氣,正色道:“談判的時候我會嚴格把關,儘量在前期就把不利因素扼殺在搖籃裡。”
祝慈倒是沒有太多擔心,她笑著說:“我的性格你了解,私下裡也不會做什麼出格的事,頂多就是沒有綜藝感,不出彩,還不至於影響自己的形象。”
“行吧,你多陪陪叔叔阿姨,鬆快點過個年。年後事兒多,我手裡的劇本可都壓著在等你呢,都是大項目,趕快畢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