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第 105 章 鋒芒畢露(1 / 2)

從祝慈正式出道以來, 不算六番的《宮闕》,她主演的三部電影作品在題材、風格和角色形象上完全不同, 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尤其是《靈氣複蘇》,近60億的票房,分紅能讓來救場的那家投資公司市值翻個三倍有餘。

不同於其他演員,這麼多年,祝慈好像沒有特定的舒適區,也不拘泥於一種特定的題材, 她就像一滴水,能夠完美地融入到每一部作品中,又像光彩奪目的珍珠,誰都無法在她的主場遮掩她的光芒。

大多數人從電視劇轉戰電影都會水土不服, 祝慈卻轉換得很順暢,她適配性極強, 也沒有文青身上過分追求藝術的通病,屬於讓投資人極度放心的那一類演員。

許多經紀公司都在分析她走的每一步路, 想要探尋她的成功模式,妄圖複刻出一個同樣這麼賺錢的明星。

也有的小糊花想要蹭祝慈的熱度,營銷上使勁向她的方向靠攏,挑與祝慈最為相似的角度, 妝容上再模仿她的習慣,拍一些似是而非的寫真,買上熱搜,給自己冠一個“小祝慈”的頭銜。

有些人就是虎視眈眈的鬣狗, 看祝慈扶搖直上,紅得發紫,一個個恨不得把她的熱度全挪到自己身上, 或者想把旗下藝人塞進祝慈接下來的作品裡去分一杯羹。

糯米糍們剛開始還很生氣,想撕一撕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後來還是某位編劇的話點醒了她們:

“@如願:《靈氣複蘇》一火,牛鬼蛇神全跑出來了,一個個話裡話外酸得不行,不是說祝慈資源逆天,就是說她會選本子,想把人家自己的能力輕描淡寫地歸結於運氣,承認吧,你們就是覺得被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姑娘碾壓沒麵子而已。

要我說,粉絲也不用急,越是被人爭相趨附,越說明祝慈現在的強大,畢竟有利益之爭,你多一分,彆人就少一分,太陽吸走了所有的關注,誰還會在意螢火呢?

我沒見過祝慈本人,但是她的戲我恰好都看過,再加上這個行業裡大家的口口相傳,勉強算是對她有一點了解,我隻能說,那些想要走她路子的都沒有把握住她的內核。

祝慈非常聰明,從她接的本子就能看出來,她對市場的敏銳度比那些大公司的調研部都精準,無論是整部戲的完整性還是角色的豐滿程度,她都考慮在內,這就是天賦。

我們都知道演員隻是劇作中的一環,無法決定作品最終如何呈現,但是劇出了問題,觀眾第一個就會對演員產生惡感,那麼怎麼樣在良莠不齊的各種項目裡挑出各方麵都相對較好的,就看藝人和團隊的能力了。

眼光精準,這才隻是第一步。祝慈能打響自己的招牌,讓每個角色都是精品,靠的還是她過硬的演技,那種對劇本的理解能力和把控力,絕對不是大腦空空的人可以複製的,所以我說演員多讀點書沒壞處。

現在有很多演員,對文字的理解非常膚淺,往往是照本宣科,拍完拿錢走人就完事,他們不會深究人物的行為動機,演出來就不夠生動,建議所有想紅的演員還是好好打磨基本功吧。

而且我發現祝慈還有一個點,她沒有什麼物欲,有的藝人一旦走紅,馬上出現在各種飯局聚會上,天天聯絡人脈、交際往來,但祝慈很少聽說,她很神秘,把真實的自己藏起來,展現給大眾的就是她的角色。

越說越欣賞這姑娘,頭腦聰明,自律謹慎,演技又好,我敢說隻要是這個行業裡認真做事的人,沒有人不想和她合作,內娛能出一個這樣的人才就燒高香吧,彆偷雞不成蝕把米。”

這個編劇雖然沒有點名,但也是直接炮轟亂糟糟的圈內生態,很快就上了熱搜。

“老師就是我的嘴替!粉上祝慈當然是因為她本人的魅力,彆人再模仿也隻是東施效顰!”

“老追星人表示,追一個塌一個已經是常態,表裡不一賣弄人設的明星我見多了,隻有祝慈是真的讓粉絲穩穩地安心。”

“看完《靈氣複蘇》為方存善著迷的我,一連幾天都在刷祝慈之前的劇和電影,好像掉進了糧倉,太幸福了!”

“好想讓她來演我喜歡的小說嗚嗚嗚,影視化永遠的痛。”

“過於自大了吧……祝慈的路走得這麼順,難道不是有好資源加持嗎?我喜歡的花花演技也很好,但她這兩年隻能在古偶裡打轉,祝慈16歲就夠到的正劇資源她26歲都摸不到門檻,既得利益者就彆來嘲諷辛苦拚搏的人了。”

“你隻看到祝慈16歲演正劇,看沒看到她從7歲就開始跑龍套打磨自己啊?誰不是從小配角一路演上來的?你擔要是有過人的演技,完全可以先去正劇裡作配,總有人能慧眼識珠,可她不想啊。”

“粉絲不愛吹她的努力,不代表有的人可以忽視她受過的苦,她對自己的要求嚴苛到變態,一絲一毫都不放鬆,建議你們去看看‘@小慈觀察日記’這個號,從她大一到現在的日常vlog都有,看過就知道,她絕對配得上現在的榮譽。”

……

一部全民向電影大大拓寬了祝慈的國民度,現在隻要是帶上她名字的博文、視頻都能迅速引來大批量點讚。

祝慈在各個平台的粉絲數量和話題榜單上都是第一名,和第二名遠遠拉開差距,鋒芒無出其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