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世鏡和幾位編劇對祝慈的強勢加入倒是沒什麼抵觸情緒。
都是在圈內混了多年的老人了, 他們深知說多錯多,尤其在這種做不了主的劇組,乾好分內的事即可, 彆的與他們乾係不大。
而且祝慈在電影方麵起碼要比半人馬公司更專業, 新晉的票房冠軍願意為了他們這個小項目費心,說出去還更有麵子。
既然決定了要合作, 商討合同細節的同時,祝慈這邊迅速行動了起來。
因為廖荃還要負責祝慈的主業,高妍便肩負起了重任。
她既有長期在劇組中工作的經驗, 又掌握著祝慈密密麻麻的圈內關係網, 剛好可以作為祝慈的代表參與到籌備工作中去。
祝慈自己則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劇本的研討當中。
那位原作者也在編劇團中, 他叫曹承,比祝慈大幾歲,戴著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鏡, 非常清瘦寡言。
每次開會,彆人都在積極發表意見,他卻很少開口,默默地縮在一旁, 遊離在團隊之外。
祝慈覺得,隻有原作者最能把握作品的內核和主線, 所以為了避免最終的定稿跑偏, 她經常刻意關照曹承, 鼓勵他發言。
漸漸的,曹承沒有剛開始那麼緊繃了, 時不時會鼓起勇氣,磕磕巴巴地給出幾句有可取之處的意見。
讓祝慈訝異的是,他還會在休息時悄悄對她說:“你一點都不像代號G, 你太漂亮、太耀眼了,觀眾一看到你就知道不一般,這種先入為主會破壞劇情的懸疑性。”
祝慈一點都沒有被看低的氣憤,因為曹承明顯是出於對作品的好意。
“你想象中的代號G是什麼樣子呢?我儘量向她靠攏。”祝慈把這句話放在了心上,拿出筆記本,準備一一記錄下來對照著分析。
對投資人兼主演這麼不客氣,曹承本以為她會大發雷霆,都做好了被踢出劇組的準備,沒想到祝慈反而虛心問他的想法。
“呃,一定要很瘦弱、在人群中不起眼,而且有偽裝無害的違和感……”曹承紅著臉,手足無措地把他腦海裡的代號G相關一股腦告訴了祝慈。
祝慈知道塑造這個角色的難度,沒有仗著之前的成績就輕慢對待。
修改劇本的過程中,她本子上代號G的角色小傳也逐漸豐滿。
因為祝慈投注了大量心力,還不會對主創們的想法指手畫腳、強加乾預,沙世鏡他們的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
大家群策群力,劇本的最終稿很快確定,命名為《懲戒者》。
高妍那邊招募美術、燈光等團隊的工作同樣進展順利。
其中,有一小半的工作人員之前在不同的劇組中和祝慈合作過,剩下更多的則是衝著祝慈高票房的名頭來的。
祝慈出道至今,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每一部作品都遠遠優於其他人,這些業內都看在眼裡。
她用五年時間,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隻要是有心想給自己的履曆增光添彩的從業人員,加入祝慈所在的劇組一定是第一選擇,更何況這個組還有她的投資,定有過人之處。
最在意的部分完成後,祝慈也不用再時時刻刻盯著,有高妍從中協調,她隻需要定期關注一下進度即可。
其他角色的選取祝慈不準備親力親為,她還有很多彆的工作,隻在和周淮銘商量過後定下了兩條標準:貼合度和演技,具體的就交給選角導演去安排。
不過她特意把招募演員的消息發到了幾個同學群裡,詳細介紹了一下需要的演員形象,並附上了選角導演的聯係方式。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藝的校友圈因為祝慈的一條消息沸騰了起來。
因為大一就開始高強度拍戲的緣故,除了幾位舍友,祝慈其實很少和其他同學深入接觸,總是獨來獨往。
而且她早已站在了同齡人無法企及的高度,同學們看她更像是看一個傳奇,沒想到她這麼快就主動給校友提供機會。
沉寂許久的溫怡丹和幾位舍友也相繼給祝慈發來消息:
“天呀!小慈這是你的新戲嗎?你竟然是投資人!”
“你果然沒忘記我們!富婆飯飯!”
“可惜我經紀人剛給我接了一個新劇嗚嗚嗚,是人情戲根本推不掉,眼睜睜看著機會錯過,太痛苦了!”
祝慈笑著回複她們:“我雖然參與了投資,但為了電影負責,不能插手太多,還是要靠你們自己的實力去爭取。”
幾位師兄師姐對這種小而精的題材也很感興趣,紛紛謝過她的好意,表示會認真考慮。
《懲戒者》一切都走上了正軌,祝慈也能騰出手來專心為代號G做準備。
在最後一稿劇本中,這位幕後黑手的動機出於一樁童年慘案。
她最為珍重的姐姐在十年前自殺身亡,年幼的代號G親眼目睹了姐姐的屍體,和那雙灰白的眼眸對視,從此以後便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成績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