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樓:吃瓜不信瓜,小慈隻是初步接觸噢,一切等官宣,不要貸款合作!
五樓:我好期待祝慈拿下三金之後的第一個本子會選擇什麼,感覺一定會很特殊!
……
網友們對祝慈的期待值拉滿,祝慈自己卻是在反複對比之後忍痛拒絕了好幾個班底還不錯的電影。
儘管很可惜,但她思考過後還是覺得不能為了填檔而勉強自己接一個不看好的戲,哪怕多等一段時間,也要遵從內心的選擇。
想通了這一點,祝慈心裡輕鬆了不少。
既然短時間內不會進組,她便專心投入到學校的課程裡,學有餘力的時候她還會去其他專業旁聽,拓寬思維和視野,為人才培養計劃打基礎。
廖荃了解了祝慈的要求,也在通過人脈積極打探大導們的動向,主動為她尋找更多機會。
就這樣,一個多月過去,就在祝慈考慮要不要定下一部各方麵尚可的公路片時,廖荃帶來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小慈,孫懷英要出山了!”她難抑激動,拉著祝慈密談。
這個消息真的在祝慈意料之外,孫懷英在第五代導演中位列頭名,千禧年時期是他的巔峰,有三部作品都入選了華語電影百年百大影片。
可惜在祝慈高考前他剛好宣布暫時休息,最後一部電影還是15年的《千秋大業》,拿下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這樣一位殿堂級大導宣布複出,在上層演員中自然造成了極大的震動,完全可以預見到競爭的激烈。
倒也不是出於對大導的迷信,而是孫懷英比較特殊,他是少數幾位沒有失手過的導演之一,擅長以主角的成長為線,將宏大的主題融入其中,幾乎每一部都能在獎項上有不錯的建樹。
祝慈自然渴望和這樣的頂尖導演合作,不過她也沒有失去分寸,穩重地示意廖荃細說。
“這個項目保密級彆比較高,對外透露的口風隻說了兩點:民國題材、主角是年齡跨度十歲左右的女性。”廖荃拍拍祝慈的手背,低聲道:“這可是屬於花旦們的頂級資源了,十年難得一遇,我估計毛平威她們肯定比咱們知道得要早,想爭取的話得抓緊了。”
祝慈早有預料,這樣的名導要拍戲,一般不會把劇本先交給演員的團隊,而是通過身邊人給出口信,自會有人登門來試鏡,其他不夠格的,連消息都不會知道,當初《靈氣複蘇》不也是這樣嗎。
祝慈低頭思考著,輕聲說:“民國題材啊,確實在孫導的舒適區。”
廖荃笑眯眯地讚同道:“如果不是這個題材,我還真不確定它是不是好餅。孫懷英畢竟都70歲了,英雄遲暮,比不上青年導演們能抓住當下熱點,倒是民國時期這種需要底蘊和沉澱的題材,隻有他這樣經曆豐富的年長者能抓得準,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
“人家未必會選擇我這麼年輕的演員。”祝慈對此並不樂觀,但也不懼挑戰,她決定搏一搏這天降的機緣,“有明確的試鏡時間嗎?”
廖荃搖搖頭:“挑選對象都是很成熟的演員了,試鏡也不過是個形式而已,孫導的意思是在他家辦兩場私人聚會,分批次見一見演員們,可能會臨時出個題目,不算很正式。”
祝慈苦笑道:“要跟一群老江湖同時表演嗎?難度不小啊。”
“還好時間比較寬裕,孫導那邊說項目也是剛開始籌備,正式開機要等明年三四月份了,現在也隻是初步的意向,你好好準備,說不定真能拔得頭籌。”廖荃對她信心十足。
祝慈點點頭,既然決定和經驗豐富的前輩們同台競技,那就必須全力以赴,不能露怯。
廖荃走後,祝慈進了觀影室,把孫懷英的所有作品都挑選出來,先細細地拉了一遍片子,從中總結這位大導的喜好和表現手法。
接著再把所有民國背景的電影找出來,理出了幾種人物形象,舞女、地下黨、特務、留洋千金、舊式婦女、底層窮苦人民……
祝慈歎了口氣,這種沒有具體要求的角色準備是最難的,這一時期可以深度刻畫的身份有那麼多,誰也拿不準劇本中是什麼形象。
而且這些身份表現出來的氣質迥然不同,要想準確貼合孫導心中的主角無異於大海撈針。
有的人光站在那裡就是角色本身,祝慈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運氣上,她隻好把這些身份全都深入分析一遍,提前做一個如何表演的預想,這是最笨的辦法,但也最有效。
除了電影,祝慈的取材還有經典話劇,係統的好處就在這裡,有些原版話劇因為年代久遠,網上很少留存下高清修複版本,但在觀影室內,一切應有儘有,祝慈得以節省下大量查找資料的時間。
由於她沒有過民國戲的拍攝經驗,生怕找不到要領,還買了很多相關的戲服,穿在身上琢磨角色的行走坐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