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妍穗如此這般的交待了一番,宋女史聽得倒抽口氣,這……貴妃娘娘對母家這是有多大的仇恨啊。
不過,宋女史憶起一樁陳年舊事,齊國公薛成的那位原配夫人是突然暴病而亡,死得似乎不明不白。而這些年來,薛成步步高升,受先帝遺詔為輔命大臣,封齊國公,為百官之首的尚書令。可夫榮妻貴的隻有他如今的這位崔氏夫人,薛成從不曾為他逝去的那位原配夫人請求追封誥命。薛成位極人臣,貧賤之時陪伴他的原配夫人於他富貴之時暴亡,死後淒涼,薛成也太涼薄。
而貴妃娘娘的生母就是這位慘淡淒涼的原配夫人,人非聖賢,豈能無恨?宋女史能夠理解貴妃娘娘。
“女史隻管放心大膽的去辦,需要什麼,儘管告訴本宮。”薛妍穗底氣很足,除了宮裡,宮外她也有了人手,最重要的是她寵妃之名已傳出宮城,遍傳皇城,想要通過她得到皇帝青睞的人太多了,這些人都可以利用。
宋女史沉吟片刻,“老身已得罪狠了薛公,再多也無礙。娘娘這番謀劃,最重要的是陛下的態度,陛下……”
“女史不需擔心,陛下那裡本宮自有法子。”薛妍穗笑顏嫵媚。
這些日子所聞所見,以及韓道輝仿似不經意的透露和她的試探,薛妍穗摸清了陛下的逆鱗,他最在乎的是江山社稷,隻要不禍亂他的江山,他對親近喜愛之人的容忍極高。
有士子、官員想要通過攀附她意圖得到陛下青睞,薛妍穗大大方方的在陛下麵前過了明路,陛下默許了。她隻將那些人遞來的詩賦策文送到陛下麵前,至於用不用,怎麼用,全憑陛下做主。她既不賣官鬻爵,又不插手朝政,觸不到陛下的逆鱗。
前日,陛下親自策試的四科製舉,參加的有五百多人,僅僅有六人名列上等,能夠入中書,在陛下身邊供奉。五百多人僅選出六個上等之才,堪稱百裡挑一,可見本朝選才之嚴苛,寒門士子競爭之慘烈。
而這六人中,有一人曾寫過詩賦讚美她,也就是這人的入選,讓她的寵妃之名傳遍了京城。
且本朝無論常科還是製科,都不糊名,甚至應考士子的名望本身就是一種資曆,應試士子為了得到王侯公卿的舉薦,各出奇招。既然是為了登天子堂,薛貴妃這位寵妃橫空出世,就是距離天子最近的登天梯。
“如此,老身便安心了。”宋女史放心出宮。
慈雲寺是京中有名的寺廟,寺裡大德高僧雲集,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旺盛。且慈雲寺主持慈悲為懷,不少高僧身懷醫術,不僅常常為香客看診,不收診金,也為一些囊中羞澀的士子文人提供住處。如此一來,信眾更多,香火更興旺,佛寺山門前的空處,漸漸形成了熱鬨的廟會。
周姓士子花淨了錢財後,就在此處暫住,他當日在薛府裡受了婢女的羞辱,一口氣梗在心裡,竟成了心病,心思鬱結之下,得了一場病。
這一病,險些壞了他的身子,以致聖人下詔開四科製舉,他因為身子病弱,無法報名。這讓他痛苦不堪,酒醉之後,將滿腹鬱氣儘數發出,口不擇言,給自己又招來了一場橫禍。
手腕、腳腕被雙雙折斷,無法站立行走,連爬也不能爬,他像一灘爛泥一樣癱在地上,在劇痛中睜著沾滿了淚水和汗水的眼,看那錦衣紈絝桀驁扭曲的臉。
“扔在這兒,讓那些不長眼的都看看,這就是得罪本郎君的下場。”薛駿看著在地上翻滾的士子,輕蔑得就像看垂死掙紮的畜生,戾氣橫溢的眉眼猙獰可怖,哈哈大笑一陣,揚長而去。
他好恨啊,誰能為他報仇,他願永生永世當牛做馬,可不會有人來了,周姓士子絕望的想。
寺裡的和尚不忍見一條人命活生生的疼死,在日落西山,人群散去之後,將已疼暈過去周姓士子抬回了寺裡,紮了傷口,灌了藥,能不能熬下去,就看他的命硬不硬了。
周姓士子終於醒過來了,意識剛一蘇醒,鑽心剜骨的痛讓他叫出了聲。
“醒了?”趴在他床頭的人驚喜的跳了起來,“大夫,醒了。”
不久之後,周姓士子知道了上天聽到了他的懇求。
……
“盧縣令,那些士子又來了,抬著殘了的那個姓周的,就在縣衙大門前靜坐,狀告齊國公之子薛駿,縣令不拿人,他們就不走。”書吏愁眉苦臉。
盧縣令更是愁得揪掉一把長須,“去薛公府裡報信的人怎麼還沒回來?”
薛小郎君打殘了一名士子,這種事情,在這皇親國戚、權貴遍地的京城,不算什麼稀罕事。他倒是想將薛駿拿到縣衙,可這些高門子弟,仗著父祖恩蔭,小小年紀都蔭了官。
這薛小郎君,蔭了正五品的朝散大夫,雖然這些恩蔭官職都是散階,並不實際執掌事務,他也是正五品的官階,不是他一個縣令能捉拿的。
“盧縣令,不能讓他們再鬨下去了,百姓都圍過來看熱鬨了。而且,這起子士子還寫了無數詩文,嘲諷薛公縱子行凶,目無王法,傳揚極廣,孩童們都開始唱了。”
盧縣令麵色大變,“有人借此生事,意在薛公。快,上報京兆府。”
等不得薛府的回話,盧縣令將這樁棘手的案子上報給了京兆府。
與此同時,一首首字句淺白,感情濃烈的詩迅速的在京城流傳,說來奇怪,這些詩寫得算不得好,可詭異的是,隻要讀了聽了,就算是不識字的百姓,憤怒的情緒也立即就被調動了起來,感同身受一樣。
“這天殺的薛小郎君。”
“怎麼不降一道雷劈死他啊!”
甚至有人拿他嚇唬孩子,“阿虎,快回家,再不來,薛小郎君打折你的腿。”
被唬住的小孩子,尖叫一聲,扔了手裡的蜻蜓,哭著跑回家。
短短幾日,薛小郎君薛駿就在一首首傳唱的詩謠的影響下,成了京中百姓口中的大惡人,能止小兒夜啼的那種。
薛府。
薛成終於從幕僚口中得知了此事,氣得臉色鐵青,一迭聲的要人將薛駿拿來。
“薛郎,何事生氣?”崔氏為他捧上一碗酪漿。
“我一再囑咐這些日子低調行事,他還惹出事來,鬨得滿城風雨。”薛成喝了口涼涼的酪漿,質問崔氏,“為何我今日才知此事,你讓人瞞下了消息?”
崔氏給他拍背順氣,“這算什麼事?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士子,打了也就打了,他就算鬨得風風雨雨,又能怎麼樣?且不說郎君你為宰相,就說阿駿,他也是官身,鬨得再大,最多免官折罪。”
鬨得如此沸沸揚揚,背後肯定有小人作祟,崔氏卻不怕,他們這種人家,這種事情不知道做過多少,罰錢若不行,還有免官折罪,人是不會受一點罪的。
“此事再鬨下去,鬨到禦前,陛下這段時間性情變了……”薛成怕了皇帝了。
“郎君你這是當局者迷,那些下作的詩謠我都讓人抄了,儘是些縱子行凶之類,哼,一群沒見識的,也隻能汙了阿駿的聲名。”在崔氏眼裡,薛駿是天底下最好的兒郎,被這些下賤之人汙成了惡人,她也生氣,但不會著急。
“就算傳到了陛下耳裡,至多責備郎君幾句教子無方,斷了阿駿的仕途。”崔氏冷哼,“一朝天子一朝臣,阿駿的將來……沒人毀得了。”
薛成琢磨了一會兒,笑著握了崔氏的手,“為夫著急生亂,還是夫人看得明白。”
的確如此,皇帝不喜皇族公卿子弟滋擾生事、欺壓百姓,前幾年,延平郡王的次子縱馬踐踏麥地,農人相攔,被他揮鞭打死。皇帝聽聞,怒斥延平郡王,將其次子貶為庶民。延平郡王輩分極長,按皇族排序,乃是皇帝的堂祖,被責罵得顏麵儘失。就算這樣,延平郡王府丟了顏麵,損了一個次子,裡子卻沒傷。
他們這等身份,除了牽連到謀反、奪位這種事情,傷不到筋骨。
阿駿這事,至多豁出他這種老臉挨一通斥罵,不會再有什麼了,薛成心裡甚至想,這些寒門士子,到底底蘊不足,鬨事都鬨不對方向。
京兆府接到盧縣令遞來的燙手山芋,一番斟酌後,和薛成、崔氏想到了一塊,往薛府遞了信,薛成大義凜然的回了按律法辦四個字。
既然薛公不袒護兒子,這等小事京兆尹便自行處置了,在奏章裡寫了原委,按例呈報天子。
但,民間的憤怒更大了,薛駿以往欺壓百姓的事也被翻了出去,鬨得沸反盈天。
薛府從上到下都不以為意,薛駿被免了官,依然整日與一眾貴胄子弟打球走馬、縱飲狂歡,好不快活。
“難道隻能這樣了嗎?僅僅免了官身。”
“唉,他這種貴胄,過一段日子,又能蔭了官,咱們又能如何?周兄,想開點。”
“我受得痛楚,能讓他嘗十之一二,我死都甘願。”周姓士子麵色灰敗,咬牙恨道。
不僅僅周姓士子及和他交好的人不甘又無奈,聽宋女史之令行事的一個士子不甘心的登門,“女史,我們付出這麼多心力,就得到這麼一個結果嗎?早知如此,我們何必費儘心思。”
宋女史優雅的點茶,“年輕兒郎,多點耐心。”
看著茶麵上如一朵牡丹的湯花,宋女史滿意的頷首,這一切都在貴妃娘娘的意料中,該貴妃娘娘出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