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征兵的隊伍來到劉家村的時候,村裡頓時哀嚎一片。這樣的荒年,本就難以為繼,再失去男人,剩下的老弱婦孺可怎麼活得下去?
可征兵隊隻給他們一個時辰收拾東西,一個時辰之後,征兵隊就會挨家挨戶的強製“接人”,叫他們連逃也沒處逃。
劉鴻的養父過世後,他們家就隻剩下了他一個男丁,因此他是板上釘釘要上戰場的。而蔣墨作為雙兒,家中又有父兄丈夫,自然是不需要了。
“錦哥兒,我這一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你要好好照顧你自己。”劉鴻一邊收拾東西,一邊低聲對劉錦說道,“我走了之後,你就帶著地窖裡的東西回家去。”
蔣墨搖頭,“不,鴻哥,我要和你一起去。”
“彆胡鬨。”
“我沒有胡鬨,我是認真的!”蔣墨早就知道,按照原本的世界線發展,劉鴻是必然要從軍的,因此早就為這一天的到來做好了準備。
反正,他是絕不可能放劉鴻一個人去戰場的。
“你一個人去戰場我可不放心,我有玉佩空間在,裡麵裝了那麼多的糧食和藥材,剛好能派上用場,我還自學了一些醫術,去戰場上能發揮的作用可不比你少。”
劉鴻一看他,就知道他主意已定,任誰來說也勸不了,隻皺著眉苦笑:“可是咱們家隻有一個應征名額啊,你還是聽我的,留在家裡,也照顧嶽母他們。”
“那不是還有我爹嗎?正好我可以替我爹去應征啊!”蔣墨不滿地捂住了他的嘴,強硬道,“好了好了,你不要再說了!就這麼辦!”
劉鴻從來都是拿蔣墨沒有辦法的,見他都已經打算好了,也隻得答應了下來。
而此時的劉剛家也陷入了一片愁雲慘淡之中,他們家有三個男丁,全都符合征兵的要求,隨便去哪個都可以,還能留下兩個,比村裡其他家要好過許多。
但戰場上刀劍無眼,這一去還不知道有沒有命回來,因此劉剛作為父親,當然是想要自己去的。可劉漢和劉勤都不乾,兄弟倆都爭著搶著要去。
王氏隻能在一旁抹眼淚,不管去的是她的男人還是她的兒子,對她來說都是莫大的打擊。
最後爭執了半天,還是劉漢獲得了最後的勝利,用他的話來說,他爹雖然身體健壯,可畢竟已經人到中年了,弟弟劉勤才十五,而他年輕力壯,上戰場回來成功回來的可能性最大。
等他收拾好東西,與家人戀戀不舍地道完彆後來到了村口,打算登記應征的時候,卻被告知他們老劉家已經有人應征了。
劉漢吃驚地瞪大了眼睛,詢問後才發現,頂了劉家征兵名額的人竟然是劉錦。
“長官,您弄錯了,劉錦他是個雙兒呀,他可不能上戰場!”劉漢焦急地說道。
“雙兒也是男丁,再說他和你們家也沒斷了關係,願意替你們家應征,那是沒問題的。”征兵隊的隊長直接說道。
他其實一開始也不願意收一個雙兒,畢竟戰場上幾乎都是漢子,多個雙兒總會讓人覺得彆扭。
但劉錦是個讀書人,還自學了醫術,又很會做飯,去了軍營裡可是能幫不少忙的,絕對比一個隻有蠻力的農夫有用,所以他才會二話不說同意劉錦應征的。
征兵名冊上已經白紙黑字登記了劉錦的名字,劉漢再怎麼反對,這也已經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實。
“錦哥兒,你怎麼這麼糊塗啊!”劉漢怒氣衝衝地跑到征兵的隊伍裡,恨不得將劉錦揪出來打一頓屁股。
蔣墨卻是吃準了自家便宜大哥是舍不得對他動手的,還笑著湊上去,低聲和他說了兩句話,讓他記得把地窖裡的那些糧食帶回去,反正他們也用不上了。
不管怎麼樣,蔣墨和劉鴻一起上了去邊關的路。
接下來的事情發展就和原本的世界線一樣,劉鴻憑借敏捷的身手,在戰場上屢建奇功,蔣墨則是憑借出色的醫術,成為了眾人十分信賴的軍醫。
這位驍勇善戰的小將很快吸引了鎮南王薛榮的注意,將他提拔起來,儘心培養,卻在相處間,發現了劉鴻的眉眼間與自己過世的妻子有幾分相似。
他派人調查了一下,竟發現劉鴻就是自己的兒子,而當年他送給妻子的那塊玉佩,如今就掛在劉鴻夫郎的脖子上。
父子相認,自然皆大歡喜。
一年後,大禹軍擊退了蠻夷,大軍凱旋回朝。劉鴻在戰場上驍勇善戰,立下了不少戰功,已經是萬夫長,父子戰場相認,又是一段佳話。
隨後,夫夫二人隨薛榮回了薛家,劉鴻也終於認祖歸宗,改名薛鴻,尋回了自己鎮南王世子的身份。
在此後的百年之中,薛榮故去以後,他接過了父親身上的責任,成為了下一位大禹戰神,繼續守護這片河清海晏。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