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你去村裡借兩台小石滾來,咱們家也脫一些新穀子來吃。”江豔對著王金花招手,王金花幾步小跑過來,聽完之後,又急忙跑了出去。
家裡的穀子晾曬好之後不會馬上脫穀殼子,一般都是要吃的時候脫一些出來,剩下的帶著殼子存放,時間也能存儲的久一些。
這裡脫穀粒的方式很古老,之前秋收的時候,林家收完稻子就全部存放起來了,因為稻子品質不好,江豔沒有打算自家吃,所以沒有脫穀粒殼子。
這次晚稻她打算脫穀殼子,這才發現,脫殼子比彎腰去割稻子還要辛苦,村裡人大多都是用個木盆或者石臼裝一些,然後用木杵舂,但這都隻能少量去脫,費勁舂半天出來的米也就夠一頓飯的,更方便一些的就是用石滾。
石滾也分大小,大的都放置在打穀場,村裡人要使用隻能去打穀場排隊,小石碾就可以借回家,兩個人左右抬一邊就能搬回家,力氣大一些的壯漢一個人就能抬回家。
這幾樣東西各有弊益,石臼是最原始的手工用具,效率雖然低,也更費力氣,但它適用性很強,男女老少都可以用,還可以用來研磨醬料,比如辣椒醬,大豆醬這些。
而石滾是比較常用的,也更加省力,可以大麵積脫穀殼子,它是一個石頭主體,兩邊中心打磨出一個方孔,可以固定轉軸和裝上木製的框架,打場的時候,用馬或者水牛騾子都拉著在穀子上一圈圈來回滾動碾壓,就能把穀殼子脫下來,小石滾一般就是人力拖動。
家裡脫穀殼子的農具是沒有的,往年林家幾兄弟種田得的糧食交完賦稅之後,全部原封不動的都背去鎮上換了粗糧,家裡吃不上稻米,也就沒有脫穀殼的工具。
廠房後的大空地上,江豔拿著筢爪子來回給地上的穀子翻身,好叫太陽能把穀子正反都曬的均勻。
正忙碌,一個小夥匆匆忙忙的跑過來,是在廠房上工的工人。
“江嬸嬸,村長和裡正去你家了,沒找見去,讓我來叫你一聲。”
廠房離家裡有些距離,除了在廠裡上工的村裡人,其他人是不能進廠的。
“好,我這就過去,你先幫我看一會穀子,順便翻翻麵。”
秋尾巴都過去了,江豔倒是不擔心會有鳥兒來偷吃糧食,反倒是這來的一天比一天少的太陽讓她格外珍惜,因此給穀子翻麵也很重要。
小夥子笑著應了一聲,激動的拿起筢子就開始給穀子翻麵,能幫江嬸子一家乾活,那怕隻是給穀子翻麵,都比在家裡給自己家的穀子翻麵讓他更激動。
江豔到的時候,村長和裡正領著一幫子村裡人簇擁在院門口,林家今天所有人都在忙,江豔也去了廠房,因此家裡是沒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