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博尷尬地笑了起來,似乎有些明白吳理的意思了。
“尚雲祥先生曾說,如果上天再給他二十年陽壽,他就再打二十年陽剛,難道以尚師之功,一輩子都停留在明勁?當然不是,隻是尚師善用明勁的陽剛之力而已。”
吳理侃侃而談:“由此可見,其實明勁暗勁,並無高下之分;有人說,明勁為剛,暗勁為柔,其實並不準確,李存義先生曾說:拳法有明剛,暗剛,明柔和暗柔之分,而剛柔之間並無高下之彆。”
“說到底,與人技擊,看速度與力量,也看技巧,若是明勁剛猛得一塌糊塗,又哪裡會給人近身發暗勁的機會?若是暗勁出手快如閃電,敵人根本避之不及,與人交手就是一下的事,哪還有明勁發揮的機會?而就算你功夫入化,對身
體的控製妙至毫巔,但力量不如對手猛,速度不如對手快,技擊不如對手高明,那一樣隻能被蹂躪。”
吳理將他對明、暗、化三勁的理解一一道來。
劉遠博點點頭:“我明白了,功夫落到實處,還是看速度,力量與技巧。”
“嗯。”吳理說道,“明勁與暗勁,你練一段時間都可以入門,但是要想用在實戰中,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吳理上前一步,雙手抱頭上挑,然後再猛得下劈。
“接下來你除了站樁,練習易骨易筋,主要就練這一招。”
“這是,虎抱頭?”劉遠博對形意也有些了解,之前又看過吳理的比賽,所以認出了這招。
吳理點頭:“沒錯,正是虎抱頭。”
“所謂一招鮮,吃遍天,以前的很多武者其實一輩子就練那麼一招,與人對敵,不招不架,隻是一下,要麼敵人被打死,要麼他們被打死。”
“雖然在現代這樣的思路行不通了,不過你隻要先練好這一招,不管是在擂台上對付大多數的業餘選手,還是在擂台下與人實戰,暫時都夠用了。”
吳理說著,再次做出虎抱頭的動作。
“虎抱頭這一式,有幾種打法,一種是最後的下劈用掌打額頭和麵門,一種是最後的下劈用爪撕扯;用掌拍打,若是力量足夠,可以將人打成腦震蕩;而用爪撕扯,不需要太大的力量,足以將人毀容甚至是抓瞎。”
說到這裡,吳理笑著問劉遠博。
“你看你是想練,打一下就是三年的,還是想練,打一下就是十年的?”
(關於明、暗、化的解釋,網上有很多種說法,在這裡我根據網上一些資料加上個人的理解,整理出了一套說法,隻是個人看法,也是這本書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