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子女走出了父母所在的階層,才真正走出了他們的勢力範圍,讓父母有這種除了不拖後腿,什麼忙也幫不上的無力感。
秦明理卻苦苦一笑:“好歹當年我爸媽還供我讀到大學……”
父母雖然愚昧,卻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
在他們眼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他成績好,父母是真的傾儘了全力,才給他湊出大一的學費的。
那時候家裡實在是太窮了,為了供他讀書,秦忠連家裡的牛都賣了。
那可是生產隊解散時分到的一頭牛啊!
得了牛,彆的可就分得少得可憐了,牛,幾乎是家裡的全部財產……
有牛不僅耕田時可以省不少力氣,還能去幫彆人家耕地收取一點微薄的費用。
哪怕是人家給兩斤糧食呢,也能改善幾頓夥食。
牛被賣掉以後,家徒四壁,窮得揭不開鍋,地裡的活還一下子重了很多,父母隻能帶著押著大哥秦明運一起勞作。
秦明運和兩個姐姐那時候跟著父母在老家,是著實紮緊了褲腰帶咬牙撐了好些年的苦日子……
可能就是從那個時候起,父母覺得虧欠了大兒子很多,也覺得他虧欠他大哥很多。
儘管他一進學校就開始勤工儉學,之後都全靠自己一步一步艱苦支撐。
可是畢業後還是開始了無窮無儘的補償之路。
一開始,他對家裡是覺得虧欠的。
不論是替大哥養孩子,還是貼補家裡,總是壓著、勸著夏夢,對老家的人和事都處處忍讓。
一直到他們的索取,讓他壓力大到喘不過氣來,才不得不反抗……
這會兒一提到父母能給孩子的托舉,往事就潮水般湧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