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3章(2 / 2)

好古早的名詞。

不過算算,可不正是現在還“流行”的?

隻不過她成績優異隨隨便便就能夠考取名牌大學的,用不著想那些“彆的出路”,所以接觸甚少。

定向委培,是以前工廠或者彆的單位委托學校招收學員進行培訓的,這樣的學生畢業之後直接進入委培單位上班。

在以前考上大學大中專就包分配的年代,正常招收的大學生國家會統一分配工作,進入單位後戶口和“編製”都是隨之解決的。

但有一些工廠或者單位某些崗位需要用工,但又沒有向國家申請到“編製”名額--畢竟,一旦入編,原則上是要負責一輩子的,在崗有保險和工資,失業有保險且需要安排再就業,退休後直接從國家的勞動保障部門領取退休金。

這就是所謂的“鐵飯碗”。

鐵飯碗自然不不可能人人有份。

有些單位效益好崗位多,但是按製並沒有那麼多崗位,就需要向社會上招收臨時工。

臨時沒有上述任何福利,工資還比有編製的工人低,前來求職的自然不可能是多專業的人才。

有些技術要求較高的崗位,就會跟大中專院校或者技術學校簽定“定向委培”合同,在國家統一招生考試的報考學生裡挑選一批“委培生”。

委培生畢業隻有一個去向,且進入崗位後,還要工作一段時間表現好才有可能得到“編製”,所以是一些本應落榜且沒有條件複讀的考生的選擇。

很多農村孩子並沒有那麼多的教育資源,落榜後隻能回家種地,如果有“定向委培”的機會,自然也不會放棄。

尤其定向委培因為學校與單位有合同,很多時候學費還要比普通學生低,是不少期望跳出農門的孩子的不二選擇。

特殊的大環境造就了這樣特殊的名詞,現在企業各種改製,正式工人下崗,統招學生也都不包分配的當下,定向委培反而更有市場。百度一下“九零年代美滋滋傑眾文學”最新章節第一時間免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