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如此,才會有那麼多做實業的虧錢賠本。
尤其是近幾年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新月異,所需要的產品更新換代就特彆快,很多原本做得很好的企業,都被時代淘汰。
這也是很多國營大廠忙著改製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麼多不能盈利卻又墨守陳規的企業,為財政做不了貢獻還有那麼多體製內的工人嗷嗷待哺,長此以往,整個華國經濟體都有可能崩掉。
做貿易的,船小好調頭,這樣東西不好賣,我換個供應商找好賣的產品就行了。
可是做實業的,產品被市場淘汰,就需要上新產品,符合潮流的新產品,卻未必能夠在原有的設備上生產出來。
說個最簡單的例子,拿窗戶來說,最初是木窗,接著是鋼窗,後來出現了鋁合金、塑料、塑鋼等各種新型材料,簡直跟原先的,從材料到做工都完全不是一碼事兒。
這就要求企業要不停地轉型,拋棄原有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重新適應市場。
可是這談何容易?
動轍價值占整個廠子固定資產一半以上的生產設備,每一次淘汰換新都是企業的陣痛。
跟生孩子一樣在鬼門關繞圈圈。
有的企業換新成功,新產品鋪開了銷路。
有的根本籌集不到足夠的資金來更新迭代。
有的則是勉強換新,資金鏈卻極度危險,而此時新產品的銷路要是打不開……
可以說,秦夢雪從貿易向實業轉型,是需要巨大的勇氣的。
她說了,是顧熙宸給的她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