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師嗬嗬一笑:“無論授課也好,傳藝也好,師父都不可能毫無保留。尤其金魚池的郭氏瓷器,更不可能將配方和核心技術透露給外人。所以,在本地做出優秀陶瓷作品的往往都是郭氏傳人。”
金魚池作品在這裡出現,更加讓青岫篤定,金魚池與四尺玉、權鳳春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
後麵的幾間展廳裡,就是各式各樣的藝術品了,有畫作、雕塑以及一些材料和造型都很另類的作品。
青岫把每一件作品都拍攝下來:“有些學生是不是沒有用真名?”
“現在的學生們都很有個性,學藝術的就更先鋒一些,有些人用的是筆名,有些人用的是英文名字,還有人用的就是個另類的網名。”吳老師對此類現象見怪不怪,“如果你們對哪件藝術品感興趣,我們可以從班級追溯到個人,這個大可以放心。”
青岫看著眼前的一件白色雕塑作品,整體看就像個麵口袋,但裡麵似乎有什麼東西要掙紮著出來,作品的名稱是《破繭》,作者名字是蝴蝶錦衣衛,是99級雕塑班的學生。
“有些先鋒作品確實很有意思,我們這本宣傳冊完全可以做得厚一點。”
吳老師聽了這話很開心,引領著青岫欣賞牆壁上的畫作,畢竟這次合作主要是和繪畫軟件有關的,吳老師希望對方能看到學校繪畫人才的實力。
或許因為一路看了太多作品,幾乎每件作品都彰顯著它的個性和魅力,青岫漸漸有些看花了眼的感覺,此時除了把每件作品都拍照外,另外還刻意留意了每件作品的作者標簽,以及含有繩子、嶺南或者巷子等因素的作品。
並沒有看到繩子和巷子,嶺南風情的也幾乎沒有,隻有一幅關於鼓浪嶼的油畫,但作者是另一個名字,和權鳳春一個字都不挨著。
青岫盯著作者標簽,上麵顯示作者是77級繪畫專業的學生,不覺問道:“這位作者是鼓浪嶼本地人嗎?”
吳老師看了看這個名字:“衛樺,好像是河北邯鄲還是哪裡的,這是當年的優秀學生,後來留校當了幾年老師,然後就去天津發展了,好像發展得不錯,辦過畫展出過畫冊,每年都會給老校長郵寄天津麻花。”
“這是一位女藝術家嗎?”青岫覺得僅從衛樺這個名字看不出性彆。
“對,是位女士!您是怎麼看出來的?”吳老師有些好奇。
“我也不懂這些,憑直覺。”青岫隻是覺得這幅鼓浪嶼的作品很細膩,更像是出自女性之手。
吳老師很是讚賞:“您很有藝術鑒賞力啊,衛樺老師是一位很有風度的女畫家。”
青岫進一步問道:“77級的學生,就算學滿三年也才剛到1980年,在那個年代,從咱們這兒去一趟鼓浪嶼挺不容易的吧。”——衛樺不是嶺南人,後來也留在了華北,當年是怎麼去的鼓浪嶼呢,去那麼遠的地方采風?和誰作伴去的呢?
吳老師:“這個還真不清楚,畢竟二十多年前的事兒了。”
“我對這幅畫很感興趣,不知道我們能不能和衛樺老師聯係?”青岫試探說道。
“這個簡單,學校通訊錄裡有她的聯係方式,一會兒我給您。”
“好的,謝謝。”
時間已經不早,青岫迅速將展廳的作品全部拍完,拿到了吳老師提供的學校通訊錄,才告辭離開。
青岫又看了一遍萬重的那條短信:下午去參加“7論壇”的沙龍聚會,也許會有收獲。索雲花園三樓茶座,13:00。
索雲花園並不遠,就在附近的一條街上,三層樓,下麵兩層是餐廳,第三層是休閒茶座。
現在是12:40,但三樓已經坐了四五個人,其中就有萬重。
萬重換了一身和上午截然不同的打扮,一身休閒裝,似乎是想和這幾個論壇裡的年輕人拉近關係,以免產生代溝。
“三木!”萬重向青岫招手,和身邊的幾人介紹:“這就是三木,我們以前就是以遊客身份在論壇玩兒,昨晚聊案子聊嗨了,就注冊進來了。”
青岫和大家打了個招呼,便找位子坐下了。
茶座是環形沙發圍起來的,大家圍圈坐著,中間的圓桌子上擺著茶具。
雖是初見,但青岫對大家並不算陌生,畢竟昨晚在論壇也知道了名字,通過他們的發帖風格也能大概看得出性格和邏輯分析能力。
這四位朋友分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