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土豆發芽了(2 / 2)

“哦,這位兄台莫慌,聽某細細道來。”李虎好像還怕把朱由校給嚇到了,好心出言勸慰了幾句。

“兄台可知這世道多艱啊,兄弟們在這個市井上混口飯真不容易,所以這不就有求與兄台你了嗎,還望兄台不惜相助與某。”李虎對著朱由校拱手,那表情真是一臉的真誠,就好像他是真的來求助似的。

朱由校聽到這個突然的覺得脖子有些發涼,好像到了這個時候就應該跟你說要借你的腦袋一用,裡麵電視裡麵看多了都這樣。

“你究竟想乾什麼?”朱由校目光銳利與之相對。

李虎嘴角勾起一抹微笑:“並無他意,想請這位兄台跟我去猛虎幫做客,我們猛虎幫會仔細的幫兄台算清家財,到時候兄台隻需把家財交於我們打理便可,您覺得如何?”

朱由校懂了,他的意思就是把自己帶回去,然後查清自己有多少財產,最後全部收入囊中。

主意打得不錯,不過可惜了啊

朱由校展開扇子在李虎麵前晃了晃:“可知此物為何?”

“哦?”李虎定神看去。

是一副花鳥魚蟲的畫,隻不過他離得遠看不清,但是以他的眼力見卻能分得清這確實是一件好東西。

“宋微宗的精品,全天下都沒有幾件的好玩意,最起碼值三千兩。”

朱由校在拿去扇子上吊墜:“看看極品的羊脂玉,真正的無暇美玉,最起碼也能價值五千兩不止吧。”

“不止確實不止。”李虎點點頭,他這才發現這個人身上有這麼多的好東西。

“其實這都不算什麼,真正的好東西在這裡。”朱由校伸手從小猴子的包裹裡掏出一麵巴掌大的鏡子。

“看看這個玩意。”朱由校伸手拋向了李虎。

結果被他旁邊的一個護衛模樣的人給接住了,隻是低頭一看裡麵的愣住,李虎也饒有興趣的看去,他也被深深的吸引。

“這這是這是何物?”李虎拿著鏡子看到裡麵清晰的另一個世界。

“此為神鑒照人照物體如真實一般,是為奇珍異寶。”朱由校一板正經的說道,其實心裡都樂開了花,明人真好忽悠啊。

明朝雖然已經有了玻璃應該說是琉璃,可是誰見過這樣清楚的現代鏡子?要說這個玻璃鏡子吧現在還真已經出現了,隻可惜遠在歐洲,而且與現代的清晰度還遠遠的不能比,想要找到能照的這麼清楚的鏡子,恐怕還得兩百年之後啊。

“有人出價三萬兩,但是我沒賣,你覺得這個能值多少錢?”朱由校問道。

李虎照著鏡子摸著自己的胡須細細的打量著。

“無價之寶!無價之寶啊!”

“這就無價了?”朱由校鄙夷的再次拿出一件黑色棍狀物體,隻見他按下了上麵一個凸起的鼓包,一道耀眼的光芒直射而出刺向了李虎。

“見過這個嗎,此為太陽神火,可將黑夜變成白晝,此物值錢否?”朱由校手持強光手電說道。

“值!值!”李虎眼裡都是貪婪,原以為是一隻肥羊,可是沒想到這隻肥羊如此之肥啊,竟然有如此多的稀世珍寶,簡直就是天助我李虎啊!

“哈哈哈哈!”李虎突然的仰天長笑。

“你笑什麼?”朱由校一臉平靜的問道。

“笑當然要笑,如此多的寶貝就要歸與某了你說誰能不笑呢,不過兄台請你放心,看在你如此幫忙的份上,某一定給你買一個好棺材。”李虎笑容滿麵的說道。

“歸你?憑啥歸你,我就是給你見識一下而已,你想的有點太多了吧,啊哈哈哈。”朱由校突然的樂了。

“死到臨頭了你還認不清形勢嗎?我真覺得你傻的有趣啊弟弟。”李虎突然的從剛才的翩翩有禮變得一臉猙獰。

“那倒沒有,你知道為什麼在公堂之上我什麼都沒說嗎?”

“為什麼?”李虎已經被貪婪衝昏了頭腦,一點都沒有發現朱由校此時依舊很鎮定。

或者他根本就不在意,自己這邊幾十人已經把他包圍了,他還能插翅飛了不成。

“很簡單啊,我就是想看看你長什麼樣。”

“哈哈哈!”李虎再次猖狂的笑了起來。

“你不會以為就你們兩個就能對付的了我們這麼多人吧。”

“哈哈哈哈!“這次諸多的潑皮也跟著笑了起來。

自己這麼多人對他兩簡直就是甕中捉鱉啊,這小子還狂,真是不知所謂。

“揪~~~啪!”朱由校手裡一個煙花棒子被拉開了。

一隻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這種潑皮怎麼回懂呢。

突然的巷子裡麵出現了整齊的腳步聲,小巷兩邊的牆上也蹦下來許多帶著刀的漢子。

李虎笑容戛然而止,因為他見到了黑壓壓的一大片東廠番子對著他們壓了過來。

“看看,比人多,朕的人好像要比你多得多吧。”朱由校扇著扇子臉上微微帶笑的說道。

比人多?你以為朕幾百萬帶刀小弟都是開玩笑的?分分鐘嚇死你啊!

“參見陛下!”趕來的番子對朱由校拜道。

李虎麵若死灰完了

“帶走壓入詔獄好好的給朕審清楚!”

這次又不知道能抓幾個肥羊大臣了。

一回到宮裡,突然的一個老太監急急忙忙的跑來,見到朱由校連忙拜見。

“小的參見皇爺。”

“說!”

“啟稟皇爺,您吩咐小的照看的土豆已經發芽了。”

“什麼!”朱由校瞪著眼睛。

“快帶朕去看!”朱由校急不可耐的跟著老太監趕往了禦花園。

土豆發芽了這可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土豆能鎮壓大明的氣運,若是土豆可以種植,那麼大明根基就能穩住。

想想我大清爛成什麼樣了,而且人口更是大明的三倍還多,這都能搞出一個盛世,其功勞全靠番薯啊。

隻有最底層的民眾和吃飽了才不會鬨事,朱由校才敢大刀闊斧的改革。

我大明子民就有一個好,吃飽了無論那些鄉紳士子怎麼忽悠,他們也絕對不會造皇帝的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