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可能這麼富最新章節!
周應秋餘光撇向了四散殺氣的崔呈秀,露出了一幅千萬不要感謝我的笑容,至於那股殺氣,他根本就不在意,心裡想想就能殺死人的話,自己早就被殺了無數回了吧。
不過看著老崔這麼生氣,不知道為何感覺有些小高興啊。
“既然無證據那這彈劾又能如何作數,退下吧。”朱由校不滿的揮揮手讓禦史趕緊下去。
隻是這位禦史並沒有聽從朱由校的旨意,而是選擇繼續杠。
“陛下,我等禦史風聞奏事,聽到了自然要彈劾一番,至於是否有此時還望陛下派人嚴查便可得知。”禦史振振有詞的說道。
風聞奏事!
朱由校最討厭幾個詞之中就有這個風聞奏事。
什麼是風聞奏事?
那些禦史們隻要聽到了什麼關於朝廷大臣們的不好的言論,他們就可以彙報給皇上,也可以因為這個言論來找哪位大臣的麻煩,其實就是朝廷授予監察官們僅根據傳聞提供的線索,但是不一定要真憑實據或真實可靠信息,可以對相關官員進行彈劾的特彆職權。
這個政策的出發點其實是好的,當初宋仁宗發明了這個風聞奏事也是為了監察大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起碼把這些擁有風聞奏事的禦史們和那些執政大臣弄的水火不可相容。
到了老朱這一代覺得下麵的大臣們過得不要太舒服,老子身為皇上怎麼能看著你們舒服呢,太和睦了可不好啊,於是他也授予了禦史們風聞奏事的權利,甚至還更甚一步。
可是多少官員麵對這個風聞奏事的政策恨啊,可以說苦風聞奏事久矣,人家老王也就是王安石啊就發牢騷過,說:“許風聞言事者,不問其言所從來,又不責言之必實。若他人言不實,即得誣告及上書詐不實之罪;諫官、禦吏則雖失實,亦不加罪,此是許風聞言事。”老王話裡麵的隱藏的意思很簡單,就是你們這幫禦史真的很操蛋啊,說話不用負責的,說錯了倒黴的要是我們這些官員,倒黴啊。
風聞奏事最大的不好之處就是,對風聞傳說中的官員的違法行為,在沒有進行調查真相未明或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也可以上奏彈劾。彈劾的也不用說自己是誰,即使彈劾錯了,沒關係啊,下次我可以再彈劾你一遍,反正又不需要我不負任何的責任。
關鍵這種政策最最操蛋就是信息的來源,也就是風聞奏事中的風聞,可以是街邊的講話、世麵上的輿論、坊間流傳的民謠、隨意傳播的謠言、反正什麼都行,於是這就給某些需要的人提供了“便利”。
比如說你要整某個不聽話的官員,就可以串通禦史給他一個好看,往小了去,說他貪汙瀆職,往大了去,說他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