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父是個有魄力的人,他做了決定之後,很快就把自家的錢財清點了一番
在不影響今年下半年收糧、酒坊釀酒,留夠了明年一家人正常開支和應急銀子的前提下,家裡能夠拿出來一千三百兩銀子。
以前沒有細算的時候,梁父以為家裡有一千兩銀子頂天,沒想到實際上有這麼多,除開了接近三百兩還可以動用厚厚一摞銀票。
做生意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銀子放在家裡不會變多,梁父越想越覺得兒子說的有道理,家裡是時候再添一一個其他進項。
手上有這麼多錢,除了買了兒子說的小山坡,梁父琢磨著再買些良田。
買荒山種果樹要好些年才能開始掙錢,良田的話第二年就可以種糧食,比荒山更快有收益。
梁康生聽他爹說完,思考了一會兒,開口:“買荒山要準備四、五百兩左右,除了買山還要預留銀子打理荒山、購買果苗和雇人長期管理果樹,也就是說咱們打算用七百兩銀子買田?
”
“如果是買上等水田,可以買七十畝,其他差一些的田就更不用說了,上百畝,爹,除非某個大地主願意把甲賣出來,否則您就隻有零散收購,且不說好不好打理,僅僅買就要費不少功夫。
不過他沒有把話直接說死,又添了一句:“買田的好處也多,咱們不用另外雇人,隻需要把田佃出去,到了秋天直接收租糧,要是有合適的田咱們可以考慮買。
梁父點點頭,他在做這個決定之前就已經想過了這些,兒子的擔憂他也想過,有應對的辦法:“康生,你知不知道咱們家附近這一片分明是平地,為什麼沒有人耕種嗎?”
“咱家附近?”梁康生想了一下,發現自家附近這一片還真的像爹說的那樣,除了對麵有一處小山坡,其他地方都挺平緩的,北邊還有一條小河溝從平地中間穿過,澆地的水也是有的,整理一番就是很好的耕田。
“這得從你爹我小時候說起,那時候我們這一片出了一位舉人老爺,站在小山坡上,目之所及能看到的田都是舉人老爺家的。
梁康生聞言好奇地問:
“爹,真的全都是舉人的,還是說有人把他們的田掛在了舉人身上免稅?”
本朝有規定,隻要身上有了功名,名下的田產就能免稅,所以一旦某家人出了讀書人,那什麼親戚朋友都會把田掛過去。
“當時我還小,不清楚,應該有一部分是彆人掛靠的,一部分是他用手段得來的。我還記得舉人老爺想讓咱們家把酒坊搬走,你爺爺和太爺爺他們不樂意,因為咱家的酒窖不能挪,舉人老爺聯合了當時的知縣大人給咱們家施壓。
“你太爺爺頂不住壓力,正打算鬆口搬走時,和舉人老爺同流合汙的知縣東窗事發,被彆人告到了京城。”
“知縣被革職,舉人老爺也被查出各種問題,樹倒猢猻散,他們家的這些良田因為分不清是用正規手段買的還是強搶的或者掛靠的,最後統統歸了朝廷
“朝廷有心賣掉這些田,但是有能力買的人覺得晦氣,不嫌晦氣的人沒錢買,最後隻有邊緣的那些田陸續被周圍村子的人買走,中間的就這樣剩下。
再好的田沒有人耕種都會荒廢,這些良田長滿了雜草,看著越來越貧瘠,現在朝廷還是按照上等良田的價格出售,更加沒有人願意買。
梁康生心思一動:“爹,你是說我們把這一片買下來?”
雖然長滿了雜草荒掉了,但畢竟以前是,上等良田,一把火把那些雜草、灌木燒了,再讓人領著牛把田深深地犁幾遍,將草根、樹根破壞,板結的泥土弄碎,來年就算種不了水稻麥子,種_上肥田的大豆,沒兩年也能成為肥沃的好田給咱們的。
梁父點頭:
“嗯,咱們家一直沒有置辦過田產,這片田說不定就是一直留
梁康生了解這片田的由來後,覺得應該沒問題;1“我看行,就是價格得找官府好好說說,荒了這麼多年,不可能還像當初一樣,依舊是上等田的價。半商量。
父子兩人商量好了,沒有立馬拿上銀子去縣城辦事,而是各自回屋同另一
曲薏自然沒有意見,他和梁康生的想法一樣,上輩子梁家最後除了一個空蕩蕩的宅子,其他什麼都不剩,沒有什麼情況能比那樣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