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搶占道德製高點(1 / 2)

630shu ,最快更新重生之實業大亨最新章節!

李衛東從日本返回了國內,這一次他算是得勝回朝。

桑野專務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終究是屈服於李衛東那一套“消費降級”的理論之下,允許小狗電器的產品全麵入駐山田電機的連鎖店。

對於李衛東而言,這是一個戰略級的合作,意味著小狗電器的產品,終於有了一個可以正式進入到日本市場的渠道。

世界主要的經濟體中,日本的市場大概是最難以進入的。

日本對於要進入日本市場的外國商品,人為或非人為的,設置了很多有形或非有形的障礙。

在技術方麵,日本對進口產品設定了嚴格的技術標準和規格選擇,這也就意味著幾乎所有進入到日本市場的商品,都需要專門為日本進行生產。

在非技術方麵,日本對於產品的包裝、標簽、標誌、環保、認證標準、知識產權、設計說明等,全都有專門的要求,而且要求還非常的繁瑣。

光是這兩點,就形成了抑製國外商品進入日本市場的枷鎖。

這兩道枷鎖,對於西方企業而言,是很難突破的。自工業革命以來,西方都是規則的製定者,讓全世界按照他們製定的規則運行。

在商業方麵也是如此,西方企業製定了商品的規則,然後賣給全世界,他們不會為其他市場去專門製定產品的技術標準和規格選項。

但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這些都不是問題,中國企業很擅長按照客戶的要求,生產各種各樣的要求,隻要錢給到位,連夜修改規格都沒有問題。

除了技術和非技術這兩道枷鎖之外,還有貿易方麵的障礙。

比如關稅壁壘,反傾銷、反補貼等非關稅壁壘,當然這個是每個國家都有的。

另外便是渠道障礙。日本製造業強大,日本本土的生產商與分銷商之間的聯係也非常密切,外來生產商想要打進到日本分銷商的體係當中,是很難的。

日本的渠道障礙不光是中國企業麵臨的問題,世界各國也麵臨同樣的問題。很多國外企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乾脆就收購了日本的品牌,然後借殼進入到日本市場。

如今李衛東搞定了山田電機,算是擺平了渠道這一障礙。

以上這些,還是可以通過人為解決的,而文化差異,卻是無法通過人力去解決的。

日本是一個島國,擁有島國的思維特點,比如自我相對保守,危機意識強烈,對外來人持有排斥態度,經濟封閉性較強。

世界上很多島國,特彆是始終保持原住民統治的島國,都有類似的情況。

就比如英國、愛爾蘭等國,在歐洲地區都屬於相對保守國家,後世英國脫歐便可以看出英國的排外意識。

這種偏向於保守和排外的特點,對於外國商品而言也是一種障礙。

英國好歹在歐洲當了這麼多年的攪屎棍子,在文化方麵很大程度上已經融入到歐洲,又有美國、加拿大這樣的盎格魯撒克遜的親戚,相對日本還是更開放的。

而日本的語言、文化、習慣、價值觀,都是獨立的,可謂是自成一派。

日本雖然受到過中國文化的影響,但那已經幾百年前的事情了,現如今中日文化差異,跟中西方文化差異差不多。

外國商品想要進入到日本,就必須要去迎合日本的文化特點。

另外日本人對於本國商品,也是格外的迷信的,這使得外國商品想要在日本占有一席之地,難度非常之大。

島國人的排外意識,加上日本人奉行的集體主義觀念,所以日本人更願意去購買國貨,尤其是日本自己具有優勢的領域更是如此。

家電行業顯然是日本最擅長的領域之一,也是國外品牌最難進入的領域。

海爾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才在日本市場上拿下10左右的占有率,鴻海通過收購夏普,美的收購東芝,分彆得到了日本市場10和9的占有率。

但是比起鬆下在日本市場上20的占有率,和日立15的市場占有率,仍然有一些差距。

而且鬆下和日立的同款產品,即便價格要比海爾的貴,日本消費者依舊更願意去購買鬆下和日立。

這也是日本人的消費特點之一,對於本國品牌的忠誠度非常高,隻要經濟條件允許,他們願意花更多的錢去支持本土品牌。

日本的製造業門類,也始終保持的比較全麵,大到精密的高端機床,小到衣服鞋襪,日本本土都有生產。有很多低利潤產業,日本並沒有放棄。

就比如生產尿素這種產品,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生產國,更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

尿素的利潤並不高,生產難度也不大,而且生產過程需要用到煤,會造成耗能和汙染,如果生產規模不大的話,反而會虧本。

因此很多發達國家,都放棄生產尿素,轉而從其他國家進口,比如韓國,就在2011年關閉了最後一個尿素工廠。

日本距離中國這麼近,按理說直接從中國進口尿素,是最劃算的。

但是日本企業卻始終在保持尿素的生產,日本人也很願意采購本國尿素,即便是價格比中國進口的尿素貴五倍,日本的尿素企業因此得以生存。

從經濟學角度看,寧願花錢買更貴的產品,是很難理解的消費行為,大概隻能用文化差異來解釋。

放眼全世界,也隻有日本能形成這種獨特的消費體係。

換成彆的國家,即便消費者還願意繼續購買,企業家眼看著這一行不掙錢,也不可能繼續做下去,早就轉行了。

然而日本企業卻很少有轉行的,他們是做哪一行,就會一直乾下去,直到破產位置。

日本的企業偏向於家族式管理,再加上終身雇傭製的存在,使得日本企業很難進行轉型,往往就是一條道走到黑,哪怕虧損也會死扛。

所以在日本能夠看到很多的“長壽企業”。

日本超過百年的企業,是美國的兩倍,超過二百年的企業,是美國的五倍。這些“長壽企業”都是硬生生死扛過來的。

日本的企業家,寧願破產也不轉型,日本的消費者,寧願多花錢也不改變消費習慣。所以才有人說日本人死腦筋,不懂得變通。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