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製造業才是答案(1 / 2)

630shu ,最快更新重生之實業大亨最新章節!

坐在車上,孔振龍一直在思考李衛“授人以漁”的概念,然後便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孔記者是還有什麼問題吧?儘管開口問吧!”李衛東主動說道。

“李董事長,你所說的授人以漁,我是非常的讚同的,隻不過仔細想來,這個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至少在成本方麵也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吧?”

孔振龍話音頓了頓,接著說道;“就好比開挖掘機,學成以後賺的是不少,學費肯定也不低吧?我覺得得比學汽車駕駛更貴。

還有像是汽車修理、烹飪麵點、美容美發等專業,想要學會的話也都需要一定的花費。也就是說您口中的‘授人以漁’,並不是無償的。”

“那是當然。”李衛東點了點頭:“我是一個商人,開辦技術學校,目的自然是為了盈利,我們不是義務教育機構,自然也是要收取學費的,而且學費也的確是不便宜。”

“但是對於很多不是很富裕的農村家庭而言,他們恐怕支付不起高昂的學費吧?也就是說對於他們而言,來技術學校學技術,也是一件非常難以達成的事情。就算他們想要學習技術,也掏出出這麼多學費。”

孔振龍話音頓了頓,接著說道;“之前我去采訪采棉工人的時候,遇到過一個剛滿十六歲的孩子,他的家庭並不富裕,跑到大西北采棉花,也隻是為了能夠攢夠一筆彩禮錢,娶到隔壁心儀的姑娘。

但是在回程的火車上,他辛辛苦苦采棉花賺的錢,差點就被扒手給偷走了,還好警察同誌技術出現,抓住了扒手,他才保住了自己賺的辛苦錢。

這孩子是幸運的,雖然不懂的什麼技術,但卻可以憑著力氣賺錢娶媳婦。我想像幾十萬采棉大軍,大多數都是他這種情況,沒有技術,隻能靠著力氣賺錢。

李董事長,你之前也說過,中國有好幾億缺少謀生技術的農民,這麼大數量的人口,我們哪有那麼多的資源,去對他們進行職業技術培訓?”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以我們國家現在的情況和人口的規模,普及職業技術教育,完全是不可能是事情。”李衛東點了點頭,接著說道;

“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能夠普及九年製義務教育就很不錯了,根本沒有那麼多的金錢和資源,對幾億人進行職業教育。

所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職業教育隻能作為一種補充的形式存在,它可以讓一部分人找到飯碗,甚至富裕起來,但無法決絕大部分人的問題。

因此我才要帶你去下個地方,等到了那裡,你可能會得到一個更加完整的答案。”

“李董事長,你還沒有告訴我,我們究竟要去哪裡呢!”孔振龍好奇的問道。

“我們要去的地方是小狗電器廠,就目前而言,這應該算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代工廠。而未來的話,那裡會成為全亞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代工廠!”李衛東笑著說道。

……

經過最近幾年的擴建,小狗電器廠的規模已經非常的大了,整個向陽鎮的土地,基本都被規劃給了小狗電器廠使用。

目前整個廠區的工人數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十二萬人。這雖然跟後世的富士康動輒二三十萬人的廠區沒法比,但是在2000年左右,已經是國內能排進前十的大廠了。

事實上整個向陽鎮,本來也隻有五萬多人口,如今全鎮的五萬多人,基本已經不種地了,他們要麼是去小狗電器廠工作,要麼就是從事小狗電器廠的後勤保障工作。

十二萬人的吃喝拉撒,每天可要消耗不少的物資,這些都成了向陽鎮居民的經濟來源,有本事的就去廠裡承包個食堂或者小賣鋪,沒有那個能耐的便在工廠外麵弄小門頭,開個小吃攤,或者遊戲機廳、台球廳、理發店之類的,哪怕是賣個煎餅果子肉夾饃,也能解決生計,至少比種地賺的多。

電器廠旁邊的幾條道路上,都自發的形成了早市或者夜市,賣小吃的,賣各種生活用品的,還有各種盜版書和盜版磁帶,應有儘有。

下了夜班的工人逛早市,下了白班的工人逛夜市,十二萬的工人規模,足以輕鬆的養活上千的攤販。

孔振龍整日走南闖北,去過很多大企業,也算是見多識廣,但是見識到小狗電器廠的規模後,還是吃了一驚。

“這些都是宿舍樓麼?這麼多樓,得住多少人啊!”孔振龍望著一排排四層的宿舍樓,一臉驚異的說道:

“李董事長,你這個電器廠的規模可真夠大的,我采訪過很多的大型國企,像是這麼大規模的企業可不常見。”

李衛東則介紹道;“目前,我們的廠區裡有十二萬名職工,而為這些職工提供生活和後勤保障的,差不多也有兩萬多人!

你麵前的這些宿舍樓,都是八人一間的,條件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差,基本上跟普通高校的宿舍差不多。”

“您的這個工廠,讓我想起了當年那些大礦和油田,也都是依托一個企業就能建起來一個座城鎮。”孔振龍開口說道。

國內很資源型的城市或者城鎮,就是依托於某個大礦,或者某個大油田建起來的。

就比如dq市,原本隻是一個鎮,周圍全都是牧場,自從發現油田以後,慢慢的就發展成為了一個城市。

就在此時,有一批年輕人出現在視野當中,他們手裡拿著剛領到的衣服和鞋子,以及臉盆毛巾等生活用品,正排著隊最向其中一所宿舍樓走去。

“這是我們新招聘來的員工。我們每一個員工都要經過考試和體檢,才能進廠,而且進廠之後還要經過培訓,隻有培訓合格後,才能上崗。孔記者,有沒有興趣去我們的培訓部看一看?”李衛東開口問道。

“敢不從命!”孔振龍點了點頭。

眾人來到了培訓部,那裡也是一片大車間,隻不過沒有布置流水線罷了,工人們正在這裡練習組裝家電產品的一些基本操作。

正在接受培訓的,基本都是年輕人,看起來都是二十歲左右的樣子,也有一些稍顯稚嫩的麵孔,肯定還是未成年人,年紀大的則是寥寥無幾。

“李董事長,你這裡的工人,普遍是比較年輕的。”孔振龍下意識的說道。

“年輕人學習能力比較強,比較容易通過培訓。”李衛東接著問道:“采棉工人應該有不少上了年紀的吧?”

孔振龍點了點頭:“采棉工人的年紀比較平均,年輕的有,年紀大的也有,不過大多數都是青壯年,那種三四十歲的,五十歲以上的也有不少,十幾歲的並不多。”

“十幾歲的孩子出遠門,又是地廣人稀的大西北,家裡畢竟還是不放心的。但是來工廠就一樣了,有固定的工作地點,吃住都有保障,把孩子送過來,家長也放心。”

李衛東接著說道;“實不相瞞,前些年的時候,我們這裡可招了不少的童工,那些十三四歲的孩子,全都被家裡送過來,就是看中了我們這裡管吃管住還有工資。

我們說不要童工吧,人家卻求著我們收留,甚至很多村乾部都幫著說好話,非得把人送過來的,畢竟那個時代,在農民眼中,當工人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

最近幾年我們也加強的招工的管理,嚴禁招聘十六周歲以下的童工,沒有身份證無法證明自己年齡的,要麼拿戶口本過來,要麼拿村裡的證明過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