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徐工的計劃,在出資和持股方麵,自己可以吃一些虧,但隻要卡特彼勒能把先進的技術拿過來,到時候就不愁合資企業盈利問題。
然而這家合資企業卻一直在虧損,這完全超出了徐工的意料。
虧損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卡特彼勒不願意將核心技術帶到合資公司來,而沒有核心技術,那就隻能繼續從國外購買。
而這也是合資公司虧本的第二個原因,那就是一支從卡特彼勒的國外公司,購買核心的產品。
這也是許多外資公司的操作,在製造業的圈內不是什麼秘密。
而卡特彼勒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希望逼迫徐工退出合資公司,從而達到獨資的目的。
之後的幾年,卡特比例利用增資擴股等方式,不斷的增加自己的股權,而徐工的股權比例則從40%,被稀釋成了15.97%。
最終卡特彼勒乾脆就圖窮匕見,要求徐工退出合資。
這家合資公司,就是未來的徐挖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好在徐工自己也有兩首打算,在成立合資公司的同時,徐工一直在自行研究挖掘機。
徐工退出合資企業後,便開始推出自己的挖掘機,最初隻是小型挖掘機,然後進一步過渡到中大型挖掘機,最終反倒是成為了世界排名前幾的工程機械企業,有實力卡特彼勒叫板。
而卡特彼勒又想要市場,又不肯出技術,最終使得他們在中國投資的眾多企業,大部分淪為生產零部件的工廠。而諸如徐工、三一、中聯等中國企業崛起以後,反倒成了卡特彼勒的競爭對手。
外國工程機械企業在海外並購當中,一直以“絕對控股和控製品牌”為遊戲規則。
其實這種手段,當年在日本,卡特彼勒就用過,而且他們下手的還是著名的三菱重工。
當初卡特彼勒投資日本的時候,跟三菱重工的合資企業,各占50%的股份,沒過幾年卡特彼勒的股份就變成了67%。
而這也拖延了三菱重工在工程機械領域的擴張,使得小鬆製造、日立建機、神鋼建機等企業後來居上,在工程機械領域超越了三菱這個而老大哥。
李衛東很了解外資企業的尿性,知道他們絕對不會把核心技術帶到中國來的。像是德國大眾那種,肯把十幾年前的技術搬到中國來的,已經算是良心企業了。
因此對於沃爾沃的投資,李衛東並不著急,隻要沃爾沃沒有帶來核心技術,那中國的企業就還有競爭的空間。
更何況李衛東還有第二手準備,他早已經針對沃爾沃,設下了一個大圈套。
現如今,沃爾沃的部分零部件生產線已經搬過來,李衛東的計劃也要開始實施了。
……
在秘書的帶領下,李衛東走進了李忠偉的辦公室,此時的李忠偉正在低頭批閱文件,他抬頭看了李衛東一眼,開口說道:“李董事長,先坐吧。”
秘書給李衛東端上一杯茶,李衛東道了聲謝,隨後開口說道:“領導,看您挺忙的,我就長話短說了。我今天來找您呢,有兩件事要彙報。
第一件事就是房地產開發貸款已經批下來了,不過銀行那邊調動資金需要走流程,所以貸款會在未來三個月內分批次的到賬。
不過陶瓷製品商城那邊,我已經開始工程的建設了,工期預計是十個月,再加上各項驗收工作和內部裝修,快一些的話明年這個時候,就可以啟用了!”
“明年就可以啟用,比我想象的要快嘛!”李忠偉抬起頭來,接著說道:“不過一定要重視工程質量,可不能偷工減料。”
“領導,你放心,我這是給自己建市場呢,自家家房子,哪能偷工減料!”李衛東嗬嗬一笑,接著說道:“至於第二件事嘛……”
隻見李衛東站起身旁,走到了一麵牆的旁邊,這麵牆上掛著三幅地圖,第一幅是青河市的地圖,第二幅是漢東省的地圖,第三幅則是全國地圖。
至於世界地圖,牆上雖然沒有,但李忠偉的桌子上有個地球儀。
李衛東指了指全國地圖,開口說道;“我們的批發商城,目前主要有兩條商貿路線,一是北上京津地區,二是南下長三角地區,這兩條路線主要都是走京滬高速公路。”
李衛東用手指了指京滬高速公路的線路,接著說道;“我打算再開辟第三條的商貿路線,就是往東走,去東島市、石港和萊港!”
“你這是打算發展國際貿易麼?”李忠偉已然放下了手中的文件,認真的聽李衛東講解。
李衛東則開口解釋道:“義烏前幾年主要是做國內貿易的,最近幾年開始做國際貿易,聽說是賺了大錢了,咱們既然要趕超義烏,這方麵就不能落後!
我們打通向東的商貿路線,然後做國際貿易,近一些的可以跟日本和韓國做生意,遠一些的就跨過太平洋,跟美國做生意,掙美元!”
李衛東又走到青河市的地圖前,開口介紹道:“往常我們向東的運輸貨物,一個是走鐵路運輸,這也是常規的路線,已經走了幾十年了。
但是鐵路運輸有個缺點,並不是想走貨就能走的。貨物什麼時候走,一次能走多少,都是鐵路部門說的算。而且很多時候塞不滿一個車廂的話,人家壓根就不願意運。
另外鐵路運輸還需要將貨物運到火車站,卸貨的時候客戶也需要雇車運到自己的倉庫了,這樣比較的麻煩。
第二條便是公路運輸,公路運輸的好處是快捷靈活,貨物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而且可以直接運輸到客戶製定的地點,所以目前我們批發商城的商戶,往東邊運貨,還是以公路為主。
領導請看,公路運輸的線路,主要是這麼走的,因為得繞過市區,所以由批發商城出發後,先往南饒25公裡,走勝利大橋,過了青河下遊,然後再上225省道,往北走去206國道,接著再往東走。
這一繞路至少要多走60公裡的路,實在是太不方便了,這已經影響到了我們往東的商貿運輸,所以我想能不能在靠近206國道的附近,再修一座橋。這樣貨運車輛不用饒這麼遠,直接過橋,就能上206國道!”
“修橋?”李忠偉皺著眉頭思考了片刻,然後開口說道:“修橋是好事情,方麵的運輸,也可以促進青河兩岸的交流。
但是修橋可是需要一大筆資金的,特彆是走貨運車輛的橋,更是得大投資才行,以咱們青河市現在的財政情況,可拿不出這麼多錢來修這一座大橋!”
李衛東微微一笑;“領導,我又沒說現在就要修,我隻是提出這麼一個計劃。而且真要修橋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通過社會融資嘛。
最起碼批發商城的那些物流公司,肯定願意出錢,一趟少饒60公裡的路,來回就是120公裡,這也能省不少油錢的!”
李忠偉點了點頭:“隨著城市的發展,修橋是必然的事情,所以這個計劃肯定是可行的,不過具體修在哪裡,該怎麼修,修什麼樣的,還需要規劃、調研和專家的討論。”
“領導說的是。”李衛東接著說道;“我倒是認識一個專家,名叫陳同殊,是橋梁研究學院的專家,而且還是科學院的院士,我想先請他過來,給咱們做一個規劃。”
“科學院的院士?那可比咱們這裡的橋梁專家厲害的多了!”李忠偉馬上說道;“李董事長,如果陳院士真的來咱們青河,你可得提前通知我們,我們也好給陳院士接風洗塵!”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