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也曾勤勞過(1 / 2)

第一批法國工程師已經投入到工作當中。

李衛東有些擔心法國工程師無法適應中國的工作環境,便親自到礦上查看情況。

“老張,這些法國工程師不難伺候吧?”李衛東開口問道。

“法國工程師的工作還是很認真負責的。我之前也見過一些大煤礦的技術員,覺得他們的工作態度,比咱們中國的技術員還要好。”老張開口答道。

“那生活上呢?法國人有沒有抱怨?”李衛東又問道。

“也沒有,我一開始也以為,法國人會覺得咱們礦上生活太艱苦,會受不了。不過後來發現,這些法國人也挺能吃苦的。”

老張接著答道:“我們礦上有大鍋蓋子,能收國外的電視台,所以每天下班以後,這些法國人就朝電視機前一坐,配著羊肉,喝上幾杯黃酒,喝醉了就睡覺,也不鬨騰!”

“法國人喝黃酒?”李衛東愣了愣神,心說你該不會是紅黃色盲吧!

“可不是黃酒麼!我剛開始以為法國人肯定喜歡喝紅酒,於是就專門買了紅酒。結果法國人說咱們的紅酒不喝好喝,不如法國紅酒地道。

我給他們喝了白酒,結果他們說白酒太辣了,不合他們的胃口。我又拿啤酒給他們喝,他們又說咱們的啤酒味道太淡,沒有麥香味道,也不如法國啤酒好喝。

當時我還琢磨著,這些老外真難伺候,恰好其中一個法國工程師看到我那瓶老黃酒,非要嘗一嘗,結果一嘗就喝上癮了。法國人覺得黃酒味道甜,比較對他們的胃口。

不過黃酒這東西度數雖然不高,可喝著上頭啊,這些法國人喝起來也沒個節製,幾杯酒下肚,酒勁上來了,很快就醉了,然後就睡了。

黃酒這東西雖然容易醉人,但不像白酒那樣酒醒了還會暈乎乎的。這些老外雖然喝醉了,睡一覺也就好了,不影響白天的工作。”老張開口解釋道。

“把人灌醉了,也就不鬨事了,這倒是個好主意。”李衛東點了點頭,接著說道:“那飲食上,法國人還習慣麼?”

“他們喜歡吃刀削麵,都快吃上癮了。”老張接著解釋道;“之前請這群老外吃喝玩樂的時候,讓他們見識了一下我們這裡的刀削麵,當時把他們全都驚到了。

結果他們現在三天兩頭的吵著要吃刀削麵,而且還得是師傅當著他們的麵先削才行。我乾脆就專門請了個做刀削麵的師傅,天天給這群法國人做刀削麵吃。”

“都說法國菜是世界三大菜係之一,看來這些法國佬也沒怎麼見過世麵啊!”李衛東心中暗道。

李衛東又去跟法國工程師交流了一番,讓他感到慶幸的是,這些法國工程師真的沒有偷懶,而且工作態度也非常認真負責。

李衛東的印象中,法國人以浪漫著稱,他們對於工作的態度,也是比較的散漫。日常工作時慢慢悠悠,到時間就下班,時不時的再鬨個小罷工,要求加點福利之類的。

然而這些法國工程師卻跟李衛東想象的不一樣,最起碼他們非常的敬業。

人們普遍認為,法國工人是比較懶惰的,但實際上,法國工人也曾勤勞過。

其實當年的法國工人並不懶,對待工作的認真程度和嚴謹態度,一點兒都不比德國人遜色。

換個角度想的話,如果法國工人懶惰的話,法國也不可能成為世界一流的工業國家。靠著殖民和掠奪,的確可以帶來財富,但是卻帶不來工業的發展,一個國家想要成為工業強國,還是得靠勞動來創造。

很多人覺得德國的工業是歐洲最強的,事實上歐洲大陸的第一工業強國,一直都是法國。

單純論工業產值的話,德國的確要領先一些,但是論綜合工業實力的話,卻是法國要更勝一籌。

整體科技水平上,英法德日基本上處於同一檔次,隻不過英法德日的人口和資源,不支持他們點滿全部的科技樹,所以這幾個國家的在科技方麵,算是各有擅長,不像美國那樣全麵開花。

但是法國的優勢是他擁有更加完整的工業體係。這方麵無論是英國、德國還是日本,都不如法國。

有一些東西,法國能做出來,但是德國和英國卻做不出來。反過來的話,德國或者英國能做出來的東西,法國也能做出來,可能隻是性能差一些。。

就工業體係的完整程度而言,全世界隻有中美兩國能勝過法國。

二戰結束以後,歐洲進入到了恢複期,和平帶來了經濟上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嬰兒潮,充足的勞動力,又反哺了經濟的成長。

所以這一代戰後嬰兒潮的成長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再享受著經濟增長的紅利,他們小的時候,是經濟快速恢複的時期,他們長大以後,又是經濟快速成長的事情。

因此對於那一代人而言,生活中充滿了機遇,隻要肯努力工作,就能發家致富。

日本也跟歐洲差不多,戰後嬰兒潮的這一代人,隻要肯努力工作,就很容易積累財富。隻不過後來日本經濟泡沫破滅,打斷了這一進程。

中國也有過類似的情況,改革開放初期也是遍地是機遇,不管你出身如何,學曆如何,肯努力的話,總歸能過上不錯的日子。

很多五零後和六零後可以輕鬆的完成財富的積累,完成階層的躍升。而等到八零後、九零後長大了,再想去積累財富就困難的多,很多東西,生下來有就有了,生下來沒有,大概一輩子就不會擁有了。

正是因為努力工作能積累財富,所以嬰兒潮的這一批歐洲工人,也要比他們的後輩更加勤勞。

整個歐洲的情況都差不多,戰後嬰兒潮的這一批人相信努力工作就能改變命運,所以他們願意去工作。

哪怕是後世被全世界嘲諷為“懶漢”的意大利人,在戰後嬰兒潮這一代,也都是吃苦耐勞的工人。看看那些知名的意大利品牌就知道,基本上都是二戰後發展起來了。

那個時代的意大利人,願意一天到晚坐在工作台前,用手工去製造精美的包包。而現在的意大利人,那還有人願意乾著活?奢侈品生產都給外包出去了。

李衛東所雇傭的這些法國工程師,基本上都是戰後嬰兒潮的那一代人,也是法國最後一批吃苦耐勞的工人。

之後隨著社會福利的提升,七零後、八零後、還有九零後的法國工人,便不會像他們父輩那樣勤勞了,因此現代人才會覺得法國人很懶散。

這一切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是稅收政策,二是社會福利。

自從冷戰結束以後,法國勞動者的收入差距一直在縮小。按說收入差距減少,意味著財富分配更加平均,那麼貧富差距應該縮小才對。

然而法國的貧富差距卻一直在擴大。

很明顯,理論上的經濟學,跟實際生活中的經濟學是完全不同的。也因此世界上大多數的經濟學家,都是那種馬後炮型的經濟學家。

任何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都會產生一大批的中產階級,當中產階級逐漸便為社會主流時,這個國家距離發達國家就不遠了。

法國也是如此,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有大量的法國家庭進入到中產階級的行列。

然而這些中產階級,是法國納稅的主要群體。

當社會福利提高時,國家必然要多收稅,來維持社會福利體係正常運作,這些稅主要來源於中產階級。

與之相比,低收入家庭不僅不需要納稅,還會因為你是低收入者,獲得各種補貼和社會福利,這些補貼和社會福利的錢,都是來源於稅收。

至於真正的高收入群體,他們反而有辦法去避稅。

相當於是拿中產階級的錢,去補貼低收入家庭。

這跟劫富濟貧還是不一樣的,劫富濟貧是拿富人的錢去接濟窮人,富人和窮人平均一下,大家都成了中產階級。等於用了一張均富卡。

而法國這種方式,沒有傷到富人,反而讓中產階級變得更窮,而窮人也沒有成為中產階級。等於用了一張均貧卡。

一個億萬富翁,將財產平均分給100個無產者,那就是100個百萬富翁。而一個擁有一萬存款的人,將財產分給100個無產者,最終還是100個窮光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