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士真是這麼說的?他不是找借口敷衍我們的吧?”李衛東開口問道。
嶽安全點了點頭:“我剛開始也擔心楊博士是找借口敷衍我們,所以我專門去找種雜交水稻的農民問過,如果泥腳太深的話,的確是辦不利於雜交水稻的成長。”
泥腳指的是農機使用過成長,陷入泥土中的深度。
如果是旱田的話,泥腳的深淺無所謂,基本不會影響農作物是生長。
但如果是水田的話, 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如果泥腳過深,直接沒過秧苗的深度,那麼秧苗肯定無法存活。所以對於水田而言,泥腳過深的話,整片田就算是廢了,需要重新放掉水開墾才行。
那種手推式的微型農機,幾乎不存在泥腳過深的問題,因為微型農機的重量比較輕,普通人都能搬得動。工作的時候, 驅動輪可以直接換成水田輪,不會產生很深的泥腳。
但若是大一些的農機,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大農機的體積大,重量也大,必須要額外安裝輪胎才能正常移動,而在水田作業當中,輪胎卻很容易產生過深的泥腳,對水田產生破壞。
雜交水稻的種植要求比普通水稻還要高一些,若是泥腳太深的話,雜交水稻更是無法生長。所以輪式的農機,並不適用於雜交水稻的種植。
聽了嶽安全的解釋後,李衛東沉吟片刻,開口說道;“這樣吧, 把倪總工叫來,咱們一起商量一下,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不一會, 倪貴林也來到了辦公室裡。
嶽安全將情況告知了倪貴林,倪貴林思考了片刻後,開口說道:“我們在做產品研發的時候,還真沒有考慮泥腳的問題。
我們北方都是以旱地為主,幾乎沒有什麼水田,即便是種稻,也都是種植旱稻,也不需要關注泥腳深淺,現在看來,在南方搞一個試驗田,還是很有必要的。”
“南方的試驗田,咱們現在已經有了。以後可以慢慢做實驗。不過這個泥腳的問題,還是應該想辦法解決的。”
李衛東接著問道:“那些水稻聯合收割機的重量可都不輕,動輒可都是好幾噸的,水田肯定也承受不了,他們是怎麼解決泥腳問題的?”
“是履帶。”倪貴林開口答道:“大型水田農機,使用的全都是履帶。履帶的觸地麵積大,對地麵的壓力相對較小,使用過程中也不會碾出深溝。”
“那我們也用履帶唄!”李衛東脫口而出。
倪貴林則露出了為難的表情, 他開口說道;“董事長,履帶本身的重量就比較大, 再加上整套的傳動總成的重量, 用手推的話,就算能推得動,工作的時候也比較費力!
所以如果使用履帶的話,必須要要靠發動機來提供動力支持,這樣對發動機既要給旋耕輪提供動力輸出,又要對履帶提供動力輸出,對於發動機的要求就會比較大。
我們原來使用的發動機,是無法提供這麼多動力的,所以必須要使用更大的發動機才行,而更大的發動機也意味著更大的體積,更多的油耗,以及更專業的保養。
若是使用大發動機的話,咱們也沒有必要去做手推農機了,直接增加一個轉向係統,做成自走式農機豈不是更劃算!”
“有道理,履帶的確是不適合小微農機。既然如此,那就照你所說的,咱們就做履帶自走式水稻旋耕機!”李衛東開口說道。
“這個嘛……”倪貴林稍微一猶豫,開口說道;“也有一些困難。目前履帶係統多用於大型的農機,比如聯合收割機之類的產品。
如果要做水稻旋耕機的話,需要開發一套小型的履帶動力總成。而這方麵屬於我們的研發空白,無論是技術儲備還是研發經驗,幾乎為零!”
嶽安全也從旁解釋道:“履帶係統比輪子複雜的多,以前隻有實力雄厚的大型農機企業,才會製造履帶式的農機。一般的農機企業,要麼是直接做輪式農機,要麼就是從大企業購買履帶地盤。
我們富康農機的前身隻是一個縣級的農機廠,本身就沒有履帶技術,前幾年我們的主要是做農用三輪車,沒有涉及履帶係統。後來研發的棉花收割機,用的也是輪胎。
所以在履帶係統這方麵,我們的技術是比較薄弱的,從頭研發的話,不僅僅會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也不一定能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我明白!十多年前很多拖拉機企業都在仿製東方紅的小四輪拖拉機,但是卻沒有人仿製東方紅的履帶拖拉機,就是因為履帶技術比較難,一般企業掌握不了。”李衛東開口說道。
“對,就是這麼個道理!”嶽安全接著說道:“如果我們做水稻收割機的話,可以直接從其他企業購買履帶的底盤,畢竟那東西比較大,其他企業有現成的履帶係統。
但水稻旋耕機的體積要小的多,那些大企業不可能專門為了我們,去開發一款小的履帶,所以我們隻能自主研發。可是自主研發的話,我們又沒有技術儲備。這是現在最矛盾的地方。”
“誰說我們沒有技術儲備了。”李衛東微微一笑,接著說道:“你忘了你們隔壁是誰了麼?”
嶽安全和倪貴林同時一愣,然後異口同聲的說道;“富康工程?”
“對啊,你們富康農機這邊沒有履帶方麵的技術,可隔壁的富康工程有啊!”李衛東開口答道。
富康工程是生產挖掘機的企業,怎麼會沒有履帶方麵的技術?
隻聽李衛東接著說道:“這樣吧,我從中牽線,讓你們兩家企業共同組成一個研發小組,專門攻克小型履帶地盤的技術!
一旦這個技術研發成功了,不光是你們這邊受益,富康工程那邊也有好處,下一步研發小型工程機械的話,正好用得上這種小型履帶技術。”
……
履帶自走旋耕機這個概念,大約是在2004年被一家民營農機公司提出來的,隻不過這家農機公司的技術底子比較一般,雖然他們想到了這種產品,但是卻無力進行研發。
直到2006年,國內第一台履帶自作旋耕機才正式下線,但是當時的那款產品還比較的簡陋,尚不具備實用性。
又經過兩年的改進,直到2008年,履帶式的自走旋耕機在小批量的投入市場,在湖南、江西、ah等地進行試驗。
但是這款產品依舊不能算是成功,有很多方麵都需要繼續改進。
中國各個省份的土地各有不同,有的地方土地偏硬,有的地方土地偏軟,有的地方含沙量多,有的地方含沙量少。如果隻是適應了其中一個省份的土質,到了其他省份也很有可能出現水土不服的地方。
又經過三年的時間,到了2011年,成熟高效的履帶自走旋耕機才正式投入市場,在湖南、湖北、福建、廣西、ah、江西等級都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然後又銷往東南亞國家。
也就是說這款產品從研發,到正式的投入使用,花費了七年的時間。
這個時間可不算短,要知道旋耕機並不是什麼新型農機,履帶也不是高科技,履帶自走旋耕機,隻是將現有的技術結合在一起,可即便是這樣,都需要七年的時間,才能整合出一款可以用的產品。
富康農機雖然是也民營企業,但是企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可不是一般的中小型農機廠能夠比擬的,想要研發履帶自走旋耕機的話,肯定用不了七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