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還對外公布,明州一位叫章言的富商和縣丞勾結,故意壓低物價。
那位縣丞被免去官職,並押入京師問罪。
如此,明州的改稻為桑一事的進度不變,隻是力度暫時緩下來。
明州的廂兵開始去深山裡做招安。
這事並未結束,因為趙桓的1億2000萬的問題沒有解決。
若是三年之內,海外絲綢真的能給趙桓帶來這樣一筆收入,他就敢在三年之內,大力擴張火器營和騎兵。
到時候,他要親征西夏,一戰打得西夏滅國,讓西夏徹底回歸大宋的懷抱!
那麼,回到1億2000萬的問題上來。
明州案皇帝沒有公開做任何表態,但是實際行動已經告訴唐恪了,彆想著犧牲農業來給你的絲綢輸血,小心朕讓你流血。
但是,絲綢要按照進度給朕搞出來。
在糧食的總量起來之前,唐恪是不可能大規模動現在的農田了。
朝廷也不可能出台政策高價收蠶絲的,那是在給自己挖坑,一旦這樣的政策推出去,百姓一看蠶絲比種田來錢快,都去養蠶了,糧食的總量下降了,糧價必然要漲。
糧價漲了,皇帝就要砍人了。
如此一來,隻有一個辦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荒,由朝廷組建規模龐大的人員來專業種植蠶絲。
將蠶絲的絲量先提起來,等糧食的產量上漲而緩解了糧食危機後,再將這些人釋放出去,讓他們自己負責承包蠶絲。
也就是從公有製,慢慢改製成私有,這樣即解決了眼前的危機,又為以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唐恪向趙桓提這個方案的時候,趙桓震驚於宋朝這幫宰相的智商。
這不就是後世的中國的策略嗎?
最開始由國家來牽頭做,這樣更好把控風險,也更好規整管理,一旦產業穩定後,便開始嘗試慢慢由公轉私。
這份方案趙桓非常滿意,還在朝堂上公開稱讚了唐恪,表示堅決支持他這麼做。
唐恪感到萬幸,這次事件也是皇帝給他麵子,要不然早就貶他了。
看來皇帝還是顧念舊情的,隻要真心實意為皇帝辦事,他也是個很護犢子的人。
至於孫良全,就是這次事件的背鍋俠了。
也不算背鍋俠,誰讓他做事沒有一點分寸。
皇帝的新政裡麵明明規定為官者不許從商,但明州的官員卻和商人有著剪不斷的關係,不拿他開刀做警告,拿誰開刀?
此事便有唐恪繼續負責,去處理。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一個月又過去了,眼看到了九月初,秋天來了。
東京城依舊繁華熱鬨,新的建築正在拔地而起。
這個月,從京兆府、幽州、杭州、廣州、江陵府、成都府……陸陸續續來了許多人。
什麼人?
有商人,有農民,甚至還有無業遊民。
不過他們現在統一都算是商人了,因為他們已經在各自的城市,獲得了商虞司招募民間商隊的要求。
這些商隊,將統一歸到大宋道路局下麵分管,
他們來京城,也是有目的的。
朝廷要對他們進行集體培訓!
朝廷要在全國修路,這些商隊是大宋第一批修路的商隊,他們將為大宋打造全新的交通基礎。
最快更新,無彈窗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