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和王安石不留餘地支持王韶的這個戰略,史稱熙河開邊。
熙河開邊的時候,王韶被派去西北統兵,西北的幾個經略大佬都不配合,你王韶連個科舉都不中,居然跑到我經略帥府的地盤來指指點點。
這就相當於後世一個三流野雞大學的大學生,在社會上遊蕩了幾年,被派到一個大軍區去跟軍區司令談論戰略一樣。
人家當然不乾,還上疏神宗皇帝,把王韶小兒罵得一文不值,順道還罵王安石胡搞,竟然支持這麼個黃口小兒。
神宗和王安石怎麼做的?
當然是換人,誰不支持王韶誰就下台!
給朕滾回來做知州!
就這樣,轟轟烈烈的熙河開邊,在飽受爭議下開始了。
王韶並沒有辜負趙頊和王安石對他的期望,他真的將河煌地區收複了!
這可是太宗以後,大宋第一次對外擴張!
對黨項形成了包圍,這個時候五路伐夏失敗後,宋朝才意識到幾十年前範仲淹提出來的戰略,開始在橫山地區修建城寨,步步為營,慢慢蠶食。
這個戰略一經實施,黨項國內立刻恐慌到了極點,大宋簡直是在一瞬間掐住了夏國的命脈。
此後,夏國不惜頻繁幾十萬大軍各種圍攻大宋修葺的城寨,甚至夏王親自督戰。
這個時候,大宋對黨項的戰爭,正式從被動進入主動階段。
若是當年仁宗不被李元昊懵逼,采用了範仲淹和韓琦的計策,也許黨項在幾十年前已經被打沒了,可能就不會出現後麵的大規模的軍隊臃腫,財力不支。
這樣一來,在麵對金國的時候,尚有餘力。
但這個戰略再一次受阻,大宋真是命運多舛。
自河煌被打下來後,又發生了什麼?
新舊黨之爭,司馬光覺得要維持新開拓出來的地盤,開支太大了,不劃算,放棄吧,甚至打算將從夏國打下來的橫山地區還給夏國。
青唐部又喜歡鬨叛亂,在經營河煌的這個問題上,朝廷一直爭論不斷,由於新舊黨之爭,對外的戰爭也是搖擺不定。
但至少,在這個時候,黨項的戰線被拉長了。
作為大資源體的宋朝,在長線作戰方麵,是優於黨項這種小資源體的國家的。
神宗去世後,舊黨複燃,司馬光掌權,全麵收縮。
到哲宗上台,又啟用新黨,開始拓邊伐夏。
直到趙佶繼位的時候,繼承範仲淹的戰略,橫山地區已經遍布了大宋城寨,最後童貫來打這場戰爭。
後人評價童貫,多有說童貫頗有軍事才能。
甚至有腦殘者說嶽飛的軍事才能也無法與童貫做比較。
卻是對宋史的前因後果一無所知。
童貫可以說是摘了前人的果實,夏國在幾代人的蠶食下,已經變得十分虛弱,隻要金國不崛起,夏國滅亡隻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但即便橫山這種戰略要地被宋軍侵蝕後,童貫卻打得一般般。
在趙桓超越過來的這個時代,東京並未淪陷。
靖康元年,夏國的確趁著金國入宋,南下攻占橫山,甚至一度達到了涇原路和環慶路,後來在姚平仲、折可求、劉光世等人的反擊下,才被打回去。
且橫山的城寨也暫時保住了。
但這一次,李察哥的大軍直接插入宋境之內,李乾順更是親率大軍南下橫山,對大宋的城寨進行瘋狂圍攻。
趙桓要打贏這一仗,勝敗就在橫山,就在那七百裡的瀚海大漠。
若大宋重新奪回橫山的控製權,夏國將徹底失去橫山的庇護,將徹底暴露在趙桓鋒利的刀刃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