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朱青愁,東京城的糧商們現在都開始發愁了。
糧商們發愁,皇帝就高興了。
聽何禮明彙報了東京城最新的消息,趙桓感覺整個人都輕鬆了。
紅薯隻是第一個殺招,牛家村隔壁的謝家村的土豆也熟了,這個冬天,東京城的糧商們要徹底瘋掉!
在古代,一個村是很大的,種的莊稼是很多的。
永盛糧鋪現在包了好幾個運輸隊,沒日沒夜地裝貨,從封丘將一大車一大車的紅薯和土豆運往東京城。
為此,葉崇在新城的核心地帶買下一片儲物室。
他原本是打算買很偏僻的地方的,那樣會更加便宜。
但用趙官人的話來說,未來這裡是要改造成宏偉的劇院的,現在先湊合著放點紅薯和土豆。
轉眼,已經是深秋。
趙桓剛剛聽完徐處仁的彙報,朝廷的官田已經收獲了不少紅薯,正在大片大片往江陵府和京東路運。
最重要的是,東京通往江陵府的水泥路,終於竣工了!
這意味著,運輸商品的時間,縮短了一半!
站在商人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運輸費用降低了,以前一個月最多隻能在江陵府賣一萬個紅薯,因為囤貨跟不上銷量。
但現在,一個月至少可以賣出去兩萬個紅薯了。
這意味著,固定時間內流動的資金更多。
這也意味著,朝廷收的稅更多了!
在這個深秋,東京城沒有絲毫清冷之意。
人們穿著李氏布行便宜的衣服,吃著永樂糧鋪熱乎乎的烤紅薯,坐在瓦子勾欄聽書和看民間雜耍。
今年的冬天,似乎要比以往來得早一些了,但也舒服一些。
民間有民間的樂法,趙桓也有趙桓的樂法。
他的紅辣椒已經成熟。
沒有問題的話,火鍋鋪,一個月之後就可以開張了!
冬天,需要辣!
冬天,需要火!
正在趙桓打算親自跑到廚房去指揮下廚的時候,趙仲琮跑來了。
分封的事,目前進展得非常順利。
因為皇帝下的任務緊,趙仲琮不敢有絲毫怠慢。
太祖一脈全員已經啟程前往占城,而魏王一脈,則選擇到真臘。
交州經略使張浚也已經在調派兵馬,隨時準備迎接宗室們。
趙桓接過趙仲琮手中的奏疏,隨意掃了一眼上麵的名字。
他倒也沒有太在意,畢竟宗室人數太多,而且被遷移到那麼多遠的地方,估計路上會病倒一批人。
“趙宗正,朕問你個事。”
“陛下有何事,臣知無不言言無不儘。”
“越王趙子崧為何選占城,占城的地盤比真臘要小很多?”
趙桓對占城的九龍河平原垂涎三尺,他知道想知道趙子崧為何會棄真臘而選占城。
據他所知,趙子崧是一個誌大才疏的人,沒什麼真本事。
趙仲琮沒想到皇帝居然問這種刁鑽的問題,一時間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趙仲琮很沒底氣道:“陛下,臣不知。”
趙桓也沒怪罪他,他也隻是好奇一問。
他並不知道,選擇占城,是趙子崧的兒子建議的,而趙子崧的兒子,則是聽了一個八歲孩童的話,這個孩童的名字叫趙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