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耶律大石以幾千殘兵敗童貫十幾萬宋軍的時候,是何等意氣風發。
這些年,他與趙桓合作,在草原上迅速做大。
草原諸多部落奉他為王,他有意建國,與宋金三分天下。
現在局勢發生根本改變。
他的主力遭到重創,被迫停在了漠北。
按照他的行軍計劃,現在已經兵臨興慶府,打得宋軍措手不及。
但現在措手不及的卻反倒是他自己。
現在,已經錯過了最佳戰機,宋軍膽敢孤軍深入北上,南邊的形勢必然不利。
耶律大石當即判斷,不能再南下了,宋軍已經反映過來。
西北地界畢竟是宋軍的地盤,一旦他們反映過來,便有源源不斷的糧草和兵源供給。
當戰爭進入到持久戰階段,他耶律大石必將將所有的兵力全部消耗在那裡,最終什麼都得不到。
所以,他開始整頓走散的軍隊,接下來他要改變戰略了。
往西去尋找領地,在往西之前,他得去找那些部落首領好好談談。
張才豪言道:“耶律大石的嫡係我們尚未消滅,不若暫作休整,再與耶律大石戰一場!”
他從來沒有覺得如此痛快過,這一戰,他永生難忘。
嶽飛道:“我們能擊敗耶律大石,是突襲,現在耶律大石已經全麵防備,再要做突襲就沒那麼容易了。”
嶽飛又補充道:“經此一戰,耶律大石也該收兵了,無論是東線還是西線。”
“這是為何?”張才疑惑不解,“黑水城尚在他們手中。”
“耶律大石補給不足,隻能速戰速決,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河套多個重鎮,但現在黨項的叛亂都被鎮壓了,他主力又遭到重創,再繼續打下去,必敗無疑,耶律大石極擅用兵,他不會不知道。”
張才若有所思點了點頭,說到底,像他這種軍都,是因為打仗勇猛被提拔上來的,但還不具備判斷整個戰局的宏觀戰略能力。
不然他就可以升為廂都指揮使了。
聽嶽飛這番說下來,張才和彭暢等人更是佩服嶽飛。
外界那些對嶽飛的傳言,什麼靠皇帝才起來的,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皇帝隻是給了嶽飛一個機會,能迅速在大宋軍隊裡崛起,是嶽飛本人的才能。
皇帝即便給他張才一個機會,他張才自知也擔當不起全軍統帥的責任。
所以,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了。
早在六天前,宣化府軍馬總管劉琦已經召集了大軍,逼近黑水城。
劉延慶潰散南逃的士兵,除了彭暢領的那一萬跟嶽飛北上了,其餘十有**,都被劉琦沿路收編,組成了一支十二萬的軍隊,逼近了黑水城。
不僅如此,西涼府軍馬總管王似的五萬大軍也已經北上,在五天前與劉琦彙合。
宋軍號稱二十萬大軍,並且在興慶府的帥令動員下,各路的運糧隊都開始集結在黑水城南邊十幾裡,開始修築城寨。
看來劉琦是要打算給黑水城的蒙兀人打消耗戰了,即不讓他們南下,也絕對不讓他們輕鬆。
等他們把黑水城的糧草吃完後,就等著撤離。
而他不知道,嶽飛更絕。
嶽飛從漠北返回的時候,把半路耶律大石扔下的輜重運回來,在黑水城北麵十幾裡也打起了簡陋的城寨,打算將這支蒙兀人攔截下來,不讓他們北上。
用皇帝經常教導軍隊的話來說:敢犯我天宋者,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