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傳言,法師一直規勸大王北伐金國,有不臣之心,大王要對付法師您。”
妙清麵色一如往常道:“大王會如何對付我?”
“法師,在下隻是一個粗淺商人,在王都聽了一些流言蜚語而已,做不得真,但擔心法師安危,還是要提醒法師一句,早做防範。”
“薑官人,我們是好朋友,平僧當然是相信好朋友的話。”
薑少彬對妙清行了一個佛禮,便將話題轉移到生意上。
他知道,讓妙清這麼快相信,是不可能的。
所以,皇城司的間諜一個月前就打入了開京的王公貴族,用巨額錢財拉攏了幾個高官。
妙清謀反的事,在開京的王公貴族隻見捕風捉影。
很快就三人成虎,傳到了高麗國王王楷的耳朵裡。
等薑少彬處理完生意的事情後,妙清就派人去開京打聽,結果一打聽,開京竟然有不少人在傳言他要謀反。
得知此事,妙清很快就坐不住了。
當一個人要想謀反,但還沒有采取實際行動,卻被人發現的時候,有兩種處理方法。
一種是死不承認,並且堅決不去王都。
二種是直接舉兵。
通常第一種情況發展惡劣後,會發展到第二種。
決定是否舉兵,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手裡的資源夠不夠?
當然,現在高麗的情況比較複雜,因為有宋軍駐紮。
所以,決定是否舉兵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宋國的態度。
過了不到半個月,薑少彬又出現在高麗。
這一次,他送來一封信,這封信是京東路經略使段之介的親筆信。
信中的一個核心思想是:清君側。
妙清立刻知道該怎麼做了。
最近開京傳言妙清要謀反的事,已經傳瘋了,就連路邊的老奶奶都知道妙清想謀反了。
這事已經是鐵板釘釘上的事。
就算妙清現在不舉兵謀反,也會被弄死。
所以,他現在還有一條路。
好在,宋國已經表明態度。
並且,他與薑少彬做生意,賺了不少錢,軍餉是絕對夠的。
於是,在九月下旬的時候,妙清就招兵買馬,轟轟烈烈開始舉兵造反了!
你王楷不是說我要造反麼?
我現在就造反給你看看。
當坐在皇宮裡的趙桓接到妙清造反的消息後,非常興奮。
妙清造反預示著高麗的局麵進入了動蕩期,那裡的政治形態將會重新分配。
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贏家是大宋。
無論他們誰贏,大宋都可以借平亂的理由,將軍隊真正扔到開京,或者說是滲透入高麗,而不是僅僅駐紮在那裡。
這意味著,大宋接下來將會越來越多地影響高麗的國情。
皇帝給了段之介一個任務:過年之前,妙清必須和王楷打起來,這事沒得商量。
如果這事辦好了,趙桓便打算將段之介調回中樞,擔任監察院的軍都禦司一職。
將秦檜調到西北,全權負責西北的監察憲兵。
西北現在對皇帝來說實在太重要了,它不僅是對金國戰爭的據點,也是大宋接下來要徹底深入西域的前哨。